“糧食太多,金銀太少。”伽利雷把情況總結了起來,“敵人比之精靈凶殘略少,狡猾更甚。”
...
當拉迪斯勞斯搞清楚奧地利大公國今年的糧價為什麼比豐收年份的低價還要低的時候,情況已經很危急了。
馬基雅維利銀行的彙票一直有幾十萬的過度超發。
奧地利大公國可不是李特那個世界中,威加四海的大美帝,這個帝國已經把世界上的挑戰者再三地打敗,並得到了前任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廠的妥協,天下無敵可以為所欲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印著他們開國諸賢的紙幣,幾乎就是黃金,被當作最高貴的物資為世界所收藏。
而拉迪斯勞斯麵對奧斯曼帝國並無優勢,更不要說什麼天下無敵,他的紙幣必須謹慎地控製數量,不能超過他控製的硬通貨太多。
但這是不可能的,哪怕最謹慎的人,在嚐到了印錢消費的甜頭後,都會忍不住多印一點,盡管拉迪斯勞斯很謹慎,輔佐他的馬基雅維利也一再提醒,在1533年的深秋,因為糧價過低,奧地利大公國不僅在國內稅收上大部分收了糧食,而且向幾個大糧商買入了好幾筆大宗糧食。
這些糧食讓補給不暢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一下子穩定了下來,當地因為布達失陷而動搖的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人都再次努力地抗擊奧斯曼人,黃龍騎士弗倫茲貝格麵臨的局勢大有好轉。
而布達戰場也因為足夠的營養劑的輸入而獲得了更大的優勢,吃飽飯的戰士總是更敢戰。
但這好處實際上隱藏著危機。
這些糧食的過度流入實際上不完全是市場的自由流動,所以萊契小姐買糧食很困難,隻買到了預期中很小的部分,這些糧食是專門為了吸納拉迪斯勞斯的彙票的。
幾個大糧商基本都不是耶各信徒,而是勃蘭登堡選帝侯、薩克森選帝侯和波蘭的國王的禦用商人,但他們在宿命商會的串聯下,把奧地利大公國的彙票一下子吸收走了太多。
“年內要到期的數量,在十五萬塔勒左右,應該是可以應付的”馬基雅維利說出的情況隻是讓拉迪斯勞斯稍微鬆了口氣,“我已經讓馬基雅維利銀行停止了貼現提前兌換,但是明年一月份,至少還有二十五萬塔勒的彙票到期,現在國庫隻有一萬塔勒的黃金和五萬塔勒白銀了,如果停止一些不必要的支付,再加上西班牙方麵的支援,應該可以湊夠十五萬。”
這幾十萬塔勒的彙票,如果是正常流動的話,那麼是不會一起出現要求兌現的情況,有個十來萬塔勒的真金白銀已經是足夠了,
但是一旦出現有組織的金融戰爭,那就不一樣了。
“不能停發公務員和軍人的薪水。”拉迪斯勞斯知道拖延幾天已經是極限了,拖延太多,就要麵臨不明真相的群眾武裝討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