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將近10,000億美元……
這些數字所包含的,決不是簡單的數字,是武器裝備的人。
楊得誌熟悉這些,更熟悉我們自己。自從就任總參謀長之後,他訪問過不少國家,接觸的都是軍界。多少次在友好的交談中談到裁軍,多少次在碰杯時高講和平與發展,但也不能不說到軍隊建設、武器發展和軍費情況。在訪問一個國家時,這個國家軍方向他介紹情況,他在心裏算了一下,我們中國軍費是人家的5%,而軍隊數量則是人家的2倍。我們過多的人員吃掉了軍費的大部分,因而限製了武器裝備的發展。即使這樣,我們的國民經濟也負擔太重。
正因為楊得誌深知這些,也更深切感到裁減軍隊員額的必要,更深切體會到鄧小平決策的英明,更奮發不懈地為此而努力工作著。
伏在臨窗的寬大寫字台前,楊得誌的目光穿透老花鏡片,落在布滿鉛字的紙麵上。
這是上一份關於軍隊精簡整編情況的反映和對一些問題的處理意見,須經他和其他軍委領導人批準下發。他右手握著一支粗大的紅藍鉛筆,讀得很認真很仔細,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文件上麵了。很快,仿佛跟隨那些“情況”走到了全軍部隊,看到各單位都在學習軍委擴大會議的文件,努力將精簡整編工作進行得穩妥順利。尤其可喜的是,各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其他各項工作都沒有受到影響。他的臉上漾起了笑容。
依稀中,他來到一個師。這是解放戰爭後期組建的一個部隊。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日子裏,它橫渡天塹長江,進軍大西南,參加雲南剿匪、警衛勘界,可以說是一支著名的勁旅。
1979年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時,他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指揮這個師勇猛出擊,奪取被入侵者占領的國土,創造了一個阻擊戰的戰例。戰前,楊得誌曾去過這個師探望過那些勤勤懇懇的幹部和勇猛無畏的戰士。戰後,中央軍委命名這個師的一個營為“攻堅英雄營”,一個連為“能攻善守英雄連”,另一個連為“守如泰山英雄連”,還有4名全國戰鬥英雄。他曾號召所屬部隊學習這個英雄集體,而今,在百萬大裁軍中,這個師卻要撤編了,也就是說,在人民解放軍的編製表上,從此沒有了這個師的番號!
當宣布命令時,全師上下籠罩著一片悲涼。可師長和政委到一個團,站在他們的下級麵前,惋惜、憂傷的情緒立即被神聖的使命感所代替。政委眼含淚花哽咽地說:“誰對自己的部隊沒感情?正因為有感情,才不能給部隊抹黑,那怕是到了最後一天。如果我們撤得亂糟糟的,就對不起我們師的老前輩,對不起在本師服役過的幹部戰士,尤其對不起埋在雲南屏邊的202位烈士!”師長傷感中透出堅定地說:“我們師能打仗,平時工作不含糊,撤編也要撤出個樣子來!”就這樣,宣布撤編命令的會議,充滿戰前誓師的氣氛。
楊得誌的眼睛濕潤了,多麼顧大局識大體的官兵!
何止這一個師,所有報撤編部隊的官兵都用他們的行動,寫下了軍史上悲壯絢麗的一頁。
突然,楊得誌的眉頭皺了起來,兩道濃黑的眉毛打起了結。
--以關心為名,突擊為幹部提職提級;借口解決實際困難,突擊花錢,甚至私分公物;打著送老還新的旗號,大吃大喝,揮霍浪費……這是多麼不應該做的事啊!他雖聽說過個別撤編或合並的單位出現過一些不好的現象,並立即指示有關部門調查後嚴肅處理。然而,情況竟然這麼嚴重,他真的沒有想到!
他還記得,他在那次軍委擴大會議上的報告中就要求過:要加強撤消單位的營房、編餘武器裝備、物資器材的維護管理。注意防止各類事故,防止貪汙盜竊、揮霍浪費、侵吞公物等各種違犯政策紀律事件的發生。做得好的,要表揚。做得不好的要批評。造成事故的,要追究責任。違法亂紀的要視情節給予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看來那些要求並沒有完全落到實處。把一般口號變成真正的行動,需要艱苦、細致、長期腳踏實地的工作。在這一瞬間,楊得誌決定再派機關的人到有問題的單位去調查幫助,他自己也打算抽時間到部隊去看看。
一定要把精簡整編搞好!如同無數次研究確定戰役、戰鬥的方案一樣,楊得誌的拳頭重重地擊在寫字台上,就這樣幹!隻能幹好,不能幹壞!
夜已經很深,楊得誌還沒有睡意。柔和的台燈光,把他的剪影投射到雪白的牆壁上,猶如一張反差極強的黑白照片。
批閱完必須當日處理完的文電,他才打開另一個文件夾子,出現在他眼前的,是外電對中國裁軍百萬的反應:
德國《波思評論報》指出:“大家都在談裁軍,可是迄今為止隻有中國人言行一致。”
巴基斯坦《黎明報》評論說:“中國軍隊裁減一百萬的決定將會受到全世界歡迎。它確實是一次單方麵行動。這與其他國家一方麵連篇累牘地發表軍備競賽如何壞的慷慨激昂的廢話,另一方麵,繼續加緊生產武器,甚至拚命地部署人員和武器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