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令封侯(1 / 2)

我是國相墨鶴齡的小女兒,墨家大府的小小姐——墨染苒。

從小我便喜愛在江邊茶樓撫琴吹簫,雖然更多時日是以撫琴陪日落為之抒情……不知何日,在我撫琴之時竟有人對之以簫聲,從此便日日如此,以吹簫之習,我便猜測此人為一男子。

昨日,聽出簫笛聲中的離別之意,心間卻有一絲不舍……

今日,又同往日,帶琴與簫來到茶樓,當即之下卻並未撫琴吹簫……

“公子,你若離去,我這便又是孤身一人獨吹簫,想罷再也遇不見像公子這般懂我心思之人……”我理理微亂的如雲發鬢對著空蕩蕩的窗台說。

“可在下不值得姑娘如此等待,雖說,在下日日聽聞姑娘撫琴抒情,姑娘也日日聽在下吹簫,但卻從未見麵,今日這才相見……”窗前忽然出現一個人,一襲青衣,腰間佩著玉佩容臭(xiù),手中是折扇,長發並未高束飄及腰間,其麵容比潘安更勝一籌……

即便我真被眼前男子的容貌所吸引,也不確信他便是我每日撫琴對簫之人。“公子若離,是否願意贈予我一曲簫笛之樂?”

“抱歉,姑娘在下今日出門匆忙,不曾喚小斯帶簫,還看姑娘每日撫琴,不知在下是否可借姑娘之琴,撫琴一曲做見別之禮?”男子作了作揖,輕聲說道。

“不礙事,我平日酷愛絲管之器,簫笛也常隨身攜帶,竟公子願撫琴一曲,我也便以簫笛之聲來伴……”說罷,便喚隨從的丫鬟芸兒取來琴與簫……

琴簫之聲中訴說離別之苦,窗外夕陽漸落,連茶客也被悲傷的氣氛所感染不禁落淚……

琴簫之聲漸漸停息。

男子將琴還予我,道:“在下尉遲朗,敢問姑娘芳名。”

“我姓墨,名作染苒,朗公子,喚我染苒便好。”我一麵將姓名告予他,一麵將琴收好。

“在下不知姑娘竟是墨家大府小姐,還有失禮,這是在下的隨身之物不如就贈予小姐,還望小姐笑納。”尉遲朗急忙取下腰間的玉佩遞給我。

“這……要不,朗公子,我也將這支鳳簫贈予朗公子,我實在不願白白收下如此重禮。”我取出簫遞給尉遲朗。

“小姐這要讓在下如何收下如此重禮呢?”尉遲朗疑難著說。

這簫的確貴重,這可是我七歲之時父親在深林所尋得的梧桐之木所做,簫身是刻的九儀彩鳳,伴我已經十年有餘,可是尉遲朗的玉佩會不如我九儀鳳簫珍貴?

“朗公子竟知我是墨家小姐,也便說出公子家世——尉遲將軍之長子。”我壓低聲音說到。

其實,我早就聽聞過尉遲朗大將軍各子之名:長子——尉遲朗,次子——尉遲軒,幼子——尉遲景。本就沒想過能與尉遲將軍之子相見,更沒想與其子對曲又何像曾過其子將隨身之物贈予我呢?

尉遲朗喚小斯收好簫後,道:“此簫在下將好生收藏,待有朝一日還能還予墨小姐。”

“嗯,不知朗公子這是要去何方?”我輕撫著尉遲朗贈予我的玉佩。

“昨日出門之前,家父言說要帶在下與家弟進宮參加會席並待見聖上,還不知何日方可出宮。”尉遲朗扶扇向京城方向舉了舉。

“竟是待見聖上便去罷,隻願公子莫忘你我知心之交。”我一直不敢正眼看他,雙頰微紅的對他說。

“那在下便告辭了。”尉遲朗道別後便轉身離去。

看著夕陽下他漸漸消失的背影,我將他贈予我的玉佩係於腰間,心中不自覺升起一絲失落……

天色已晚,我回到府中便被大姐——墨染羽告知,明日我們三姊妹將隨父親進朝,聞言是參加集會……

心中有些激動,不知在宴上能否遇見他呢……

第二日,起的甚早,許是心中的激動,許是……

梳妝後與父親一同進京參宴,不想果如我所願,宴上有幸能遇見他——尉遲朗。

他今日裝束與昨日不同,一襲白衣,昨日散著的長發今日以高高紮束好,顯得比昨日有威嚴,身上的玉佩換成了我贈予的九儀鳳簫,容臭換成了一把上好的青銅佩劍。

這時他正與身邊的青衣男子和紫衣男子交談似乎並沒有注意到我。

大姐墨染羽和二姐墨染璃注意到我的目光,順著看去一眼便看我的九儀鳳簫。

便借尉遲朗來打趣我……

宴會開始了,朝廷上與我父親作對的大臣便想在此讓我父親丟醜。

一位執事大臣道:“聖上,臣聽聞墨國相小女才藝出眾,不知是否有幸高觀?”

父親看看我,我微微一笑,向父親點點頭站起朝皇上福了福身道:“承蒙大人高舉,臣女早聽聞聖上愛才,甘願撫琴獻曲於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