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家(1 / 2)

夏日的麥田,沒有一絲風吹過,靜翌得好似一幅風景畫。夏大哥穿了一身粗布短衫,挽了褲腳蹲坐在田埂上,愁眉苦臉的望著自家那十來畝麥田。自打入夏,已經有大半個月滴雨未下,眼看著麥苗蔫蔫巴巴,幹得仿佛隨時都能冒起火來。夏大哥再想想家裏那十好幾口子人,隻覺得自己一顆頭有七八個大。

正兀自歎氣發愁,遠遠一個發足狂奔的小兒向他衝來,看年紀約有七八歲,身上穿了件洗得發白的短衫,褲腿的膝蓋處還縫了一塊巴掌大的補丁。這小童身後還跟了一個五六歲的小娃,小娃兒已經追得東倒西歪,瞧那樣子似乎下一步就要累得趴在田埂上。不想,他身後還綴著一個小不點兒,不過三四歲的樣子,一路氣喘籲籲,磕磕絆絆。夏大哥聽得紛雜的腳步聲,抬頭便見了這麼一幅情景,雖然心頭愁苦,此時也不由莞爾。

中間的孩子遠遠看見夏大哥抬頭,想是知道自己無望跑過前麵那個大的,立刻扯著嗓子嘶聲裂肺地喊將起來,“爹,爹,爹......”心裏盤算著:“就算不能先跑到爹那裏,先告訴爹這個消息也是好的呀。”那跑在最前頭的,回頭氣鼓鼓地瞪了他一眼,也不甘落後地喊起來:“大哥,咱娘要生娃了,娘要生娃了。”

不想路上有塊石頭,他顧後不顧前一腳踩偏,整個人便撲倒在地上。緊跟著的那個一時也來不及停下,一跤滾在他身上。最後的小不點似乎也想說點什麼,卻隻張大了嘴巴喘個不停。搖搖晃晃走到前麵兩個孩子身邊,一頭栽在他們身上。

夏大哥剛聽了弟弟喊“娘要生娃”就立刻跳起來奔了過去,順手抄起兩個小娃娃邁開兩條長腿就往家跑。

才跑了兩步就不由停下來往天上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天邊飄來了一大塊烏雲。幾滴雨珠稀稀落落地打在夏大哥的臉上,夏大哥舔了舔唇,狂喜地看著越來越密集的雨絲。“大哥,大哥,大侄子已經......”小不點終於喘勻了氣,扯著夏大哥的衣襟急急說著家裏的情形。

旁邊大點的,立刻接口道:“爹,八叔說的對,這會兒穩婆說不定已經到家了。”夏大哥聽了連忙收起心思,急急忙忙地往家裏奔去。

夏家的小院裏,眾人雖忙卻還井井有條。夏老婆子在院子裏指揮著幾個孫媳婦,夏四嫂忙著預備產房被褥,三嫂忙著燒水,大孫子跟夏五哥已經早早出去請穩婆了。二孫子跟著他六叔叔、七叔叔跑去給大兒子報信。三哥、四哥在外麵招呼聽到信兒的左鄰右舍,瞧著諸事都差不多妥當了,又叫幾個媳婦到灶上置弄飯食。

提起趙王村的夏家,那可是十裏八村首屈一指響當當的人家。這夏秀才家裏三代單傳,是趙王村二十多年來唯一的私塾先生,因著收費便宜,又是個書呆子的方正脾氣,遠近付不起學資的寒門子弟也多到這裏啟蒙。

若是遇到一、二個資質出眾的,這夏秀才少不得還要填些銀錢資助一、二。這麼著的,也些許有幾個農家子弟就此脫了農門,或尋個小縣城做了主簿書記,或尋了高門大戶做了掌櫃帳房,雖然沒有哪個大富大貴了,倒也都有正經穩妥的營生。在這鳳翔也算是桃李滿天了。故而這村子裏的人不管受沒受過夏秀才的恩惠,卻都敬重這夏秀才一家。

雖說鄉野間讀書人受人尊重,夏家遠近聞名倒還真不是因為這個呆秀才桃李天下。卻是因著這夏秀才的老婆,人稱小夏婆子的呂氏。

小夏婆子是西北旱災鬧匪亂逃到夏家村的,娘家原也是富裕人家,本不欲將女兒嫁個窮酸。怎奈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更何況他們如今也是落魄得徹底了。祖上基業沒了不說,逃出來的族人本就不多,一路上顛沛流離,男丁竟是凋零的不剩幾個。不要說恢複祖上的基業,竟是連糊口活命都不容易了。

那呂氏的娘想著這夏家雖然也不富裕,卻勝在人口簡單,三代單傳。家裏雖然小門小戶,卻也有個三五畝的田地,此時倒也夠了吃喝。如今娘家勢微,且不說回去路途艱辛,縱使能回了老家尋了族人,也不過說個這樣的人家。

再說,此時的家境,若是說的人家太好了,娘家這十幾年隻怕撐不起女兒,倒教女兒日後吃了虧。再加上這夏老婆子是個遠近有名的利嘴子,好說歹說的,也就將呂家三姑娘說進了家門。

偏這小夏婆子是個有主意的,過了門就用自己的嫁妝又添了幾畝地。也不讓自家相公下地幹活,隻敦促著讀書,過了兩年竟是考了秀才。隻這夏秀才有些迂腐,學問雖好卻庶務不通。又考了幾年,也沒能再進一步。小夏婆子也就息了功名這條路,夏秀才自此就在村子裏給蒙童教書,日子雖過得有些緊吧,倒也逍遙自在。

不過,讓這夏家遠近聞名的倒也不是這樁。卻原來這小夏婆子肚皮爭氣,進門才一個多月就懷了身孕,來年就生了長子。接下這些年,竟是沒有停過,二十年來生了八個兒子。偏偏這個八個兒子都站住了,前頭幾個成了人的兒子也沒有一個長歪了的,都是本分孩子,有著正經的營生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