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汙泥
汙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植物營養元素、有機質及水分等,因此常利用汙泥作肥料。但汙泥中還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如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合成有機物及重金屬離子。由於汙泥易於腐化發臭,顆粒較細,密度高且不易脫水,若處理不當、任意排放,就會汙染水體、土壤和空氣,危害環境,影響人類健康。
6.垃圾
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有很大的即時性和潛在性,隨著數量的增多,對生態、對資源存在著毀滅性的破壞,對人體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垃圾主要來源於工業生產、生活垃圾及醫療垃圾。我國每年產生的垃圾的30億噸,而且還呈上升趨勢。垃圾汙染影響食品安全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為垃圾本身對食品的汙染,城市垃圾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如其中的有機質會腐敗、發臭,易滋生蚊蠅、蟑螂、老鼠。來自醫院、屠宰場、生物製品廠的垃圾常含有各種病原菌,處理不當會汙染土壤。土壤生物汙染不僅可能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有些長期在土壤中存活的植物病原體還能危害植物,造成減產。其二為垃圾的利用,如垃圾堆肥,對農作物產品帶來不利影響。垃圾堆肥中含有一部分重金屬,施用於農田後會造成土壤汙染,使生長在土壤中的農作物子粒中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衛生標準。
三、土壤的環境監測
1.汙染源調查
土壤監測中,為使所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監測結果能表征土壤客觀情況,在製定、實施監測方案前,必須對監測地區進行汙染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包括地形、植被、水文、氣候等;該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包括土地利用,作物生長與產量情況,水利及肥料,農藥使用情況等;該地區的土壤性狀,如土壤類型、層次特征、分布及農業生產特性等;該地區汙染曆史及現狀。
2.采樣方法
(1)采樣筒取樣 將長10cm、直徑8cm金屬或塑料采樣器的采樣筒直接壓入土層內,然後用鏟子將其鏟出,取采樣筒內的土壤為樣品。
(2)土鑽取樣 土鑽取樣是用土鑽鑽至所需深度後,將其提出,用挖土勺挖出土樣。
(3)挖坑取樣 挖坑取樣適用於采集分層的土樣。先用鐵鍬挖一截麵1.5m×1m、深1.0m的坑,平整一麵坑壁,並用幹淨的取樣小刀或小鏟刮去坑壁表麵1~5cm的土,然後在所需層次內采樣,裝入容器內。
3.采樣時間
采樣時間隨測定目的和汙染特點而定。為了解土壤汙染狀況,可隨時采集土樣進行測定。如果測定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可不考慮季節的變化;如果調查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在植物的不同生長期和收獲期同時采集土壤和植物樣品;如果調查大氣型汙染,至少應每年取樣1次;如果調查水型汙染,可在灌溉前和灌溉後分別取樣測定;如果觀察農藥汙染,可在用藥前及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或者作物收獲期與植物樣品同時采樣測定。
4.采樣量
由於測定所需的土樣是多點均量混合而成,取樣量往往較大,而實際測定時並不需要太多,一般隻需要1~2kg即可。因此,對多點采集的土壤,可反複按四分法縮分,最後留下所需土樣量,裝入布袋或塑料袋中,貼上標簽,做好記錄。
5.采樣注意事項
采樣點不能選在田邊、溝邊、路邊或肥堆旁;將現場采樣點的具體情況,如土壤剖麵形態特征等做詳細記錄;現場填寫標簽兩張(采樣地點、土壤深度、日期、采樣人姓名),一張放入樣品袋內,一張紮在樣品口袋上;根據監測目的和要求可獲得分層試樣或混合樣;用於重金屬分析的樣品,應將和金屬采樣器接觸部分的土樣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