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豹立馬將守衛糧庫的任務交給副手,自己則帶著一隊二十餘人,快馬加鞭迎向宣平侯邊打邊行的隊伍,終於在宣平侯再次鑄下大錯之前與之會合。
宣平侯自然不會聽從明豹的指令,在他眼裏明豹說好聽些是賢王的親衛,說得難聽些不過就是一個下人罷了。
他拒絕接受明豹的指令,甚至壓根不看明豹帶給他的賢王手令,一意孤行要繼續鎮壓所謂的暴民。
明豹無奈,隻得動用賢王的最後一道指令,直接架空宣平侯,由副將孫海明接管兵權,並將這二千兵馬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人馬由孫海明帶領下四處解救災民並鎮壓真正的暴民,一部分人馬由賢王府親衛帶領原路返回迎接送糧車隊。
剩下的一部分人馬人數不多,卻都是些嘴皮子比較溜能說會道的人,由明豹親自帶領。
這些人著重向災民宣傳聖上給篁州調來兩萬石賑災糧這件事,以此安撫民心,同時快速往篁州城挺進以便保護賢王和篁州糧庫的安全。
當王義誠等人押送糧食進入篁州境內的時候,篁州災民雖然沒能拿到足夠的過冬糧食,卻因為賢王提前開倉放了一次糧食而日益安寧。
這個時候處於北地的篁州正好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大大緩解了田間地頭嚴重的幹旱。
護送糧草的五百禁衛隊,將賑災糧送入篁州城郊的糧庫並入了倉以後,一部分堅守糧庫保護糧庫安全,別一部分由許如安帶領與孫明海會合,不顧嚴寒將整個篁州梳理了一遍,既解決了暴民之禍,又不讓一個災民挨餓受凍。
王義誠和王義宗則在篁州府衙內暫時住了下來,一邊靜等賢王與篁州下屬各縣的官員商定再次放糧的時間,一邊著手額定全州範圍內的放糧賑災需要的糧食數量。
這次從京都押送過來的這些糧食,按照原計劃大部分用於賑災,分出一小部分作為軍備糧存入倉中。
在京都的糧食運來之前,賢王為了應急已經開了糧倉放過一次糧,這部分糧食自然得從賑災糧中扣出,如此整合下來,尚有一萬三千石糧食可以用於篁州的賑災。
一萬三千石糧食說少不少,可是對於災情嚴重的篁州府這些賑災的糧食並不富裕。
所幸賢王從自己封地連調了兩次糧,加上這批從京都押送過來的糧食,雖不能保證災民吃飽肚子,卻應該能夠堅持到明年收獲新糧,不至於發生餓死人的慘事。
當然前提是這些賑災糧能夠如數發放到災民手中,這個責任自然就落在了來自戶部的放糧官王義宗身上。
天氣越來越冷,糧草運進篁州以後天就開始飄飄灑灑地下起了雪,篁州已進入了冰天雪地的季節。
既然手上有了糧,賢王自然不願意拖延,因此迅速招集篁州下屬縣的所有知縣帶著衙役來篁州城提取賑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