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親佞遠賢,危機漸生(2)(1 / 2)

玄宗為上臨淄王時,趙麗妃、皇甫德儀和劉才人都受到寵愛,趙妃生子李瑛,後立為太子,皇甫德儀生了鄂王李瑤,劉才人生了光王李琚。玄宗登基為帝後,又喜歡上武惠妃,趙麗妃等人都被冷落。武惠妃生的兒子是壽王李瑁,玄宗對他寵愛有加,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的。太子曾和李瑤、李琚聚在一起,因自己的母親受到冷落而心中不滿,怨言滿腹。都尉楊洄是武惠妃女兒承宣公主的丈夫,他時常暗中打探其他三位皇子的過錯,然後告訴武惠妃。武惠妃向玄宗哭訴道:“太子陰謀網羅黨羽,想要加害我們母子,而且斥責皇上。”玄宗聽後大怒,把此事告訴了宰相,想要廢掉太子和鄂王、光王。張九齡說:“陛下登上皇位將近三十年了,太子與諸王都沒有離開過深宮,天天都受到皇上的教導,天下百姓都慶幸陛下把國家治理井井有條,久居皇位皇子皇孫繁盛。現在三個皇子都已長大成人,沒聽說有什麼大的過失,陛下為何要聽信那些沒有根據的言論,因為一時的好惡,將他們全部廢掉呢?春秋時,聽信馬麗姬讒言的晉獻公錯殺太子申生,導致晉國三世大亂。漢武帝因為相信江充的誣告治了太子的罪,使京城發生了流血案件。晉惠帝由於相信賈後的誣陷廢掉了湣懷太子,使邊疆民族進攻中原,百姓遭受戰火之災。隋文帝聽信了獨孤皇後的話廢太子楊勇而立隋煬帝,以致失掉了天下。由此來看,廢立太子一定要慎而又慎。皇上如果一意孤行,臣恕難從命。”玄宗聽後心中不快。李林甫開始沒有說什麼,退朝後暗地裏卻對玄宗寵愛的宦官說:“這是皇上的家事,何必要與外人商量!”玄宗仍拿不定主意。這時武惠妃又悄悄讓官奴牛貴兒告訴張九齡:“隻要你能在廢立太子一事上助我一臂之力,就可穩居相位。”張九齡怒斥了牛貴兒,並把這些話告訴了玄宗,玄宗因此有所醒悟,所以一直到張九齡罷相太子的地位沒有動搖。但由於李林甫不斷地在玄宗麵前誣陷張九齡,張九齡漸漸被玄宗疏遠了。

李林甫官居宰相手握重權後,就開始顛倒黑白,結交朋黨,欺蒙聖上,使唐王朝的政治更趨於黑暗。

後來,朔方節度使牛仙客以前在河西鎮時,能夠節約用費,勤於職守,因此河西鎮倉庫中的軍用物資儲備充實,武器裝備精良。玄宗聽說此事後,想要嘉獎他,任命他為尚書。張九齡說:“不能這樣做。尚書就是古代的納言,唐朝建立以後,隻有曾做過宰相和朝野內外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擔任。牛仙客以前僅是河湟地區節度使判官,現在一下子就被提升為尚書,臣恐有辱於朝廷。”玄宗說:“那麼隻封給他有實封戶數食邑行嗎?”張九齡回答說:“這也不行。封爵本是為了獎賞有戰功的人。牛仙客作為邊將,充實倉庫,修理軍器,本是他分內之事,談不上有什麼功勞。陛下若要獎賞他勤於政事的功勞,賜他金帛就可以。而分土封爵恐怕不妥。”玄宗沉默不言。李林甫對玄宗說:“牛仙客本來就是宰相之才,當個尚書又算得了什麼!張九齡是一介書生,不懂得大道理。”玄宗聽後非常高興,次日,又說要封食邑牛仙客,張九齡仍然堅持說不可行。玄宗大怒,臉色大變說:“朝廷大事都要由你來做主嗎?”張九齡叩頭謝罪說:“陛下您認為我可用,讓我居宰相之位,對於朝中大事的錯對之處,我隻能直言相告。”玄宗說:“你嫌牛仙客出身貧寒,那麼你的出身有何高貴呢?”張九齡說:“我不過是嶺南地區一介貧民,不像牛仙客出生中原。但是我在台閣之中,掌管誥書詔命已有很多年。牛仙客隻是一邊疆小吏,又不識字,重用他難以讓眾人信服。”李林甫退朝後說:“隻要有才能,何必一定要會寫詩歌文章!”十一月二十三日,牛仙客受封隴西縣公爵位,封食邑實三百戶。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張九齡屢屢直諫被罷相,楊洄再次誣譖太子等人與太子妃兄薛鋪陰謀勾結,很有可能會謀反。玄宗召集宰相討論。李林甫說:“這是皇族內部事務,不是外臣應該議論的。”於是,宦官奉命到宮中宣旨,廢太子李瑛,並和李瑤、李琚一起貶為庶人。不久,李瑛、李瑤、李琚在城東驛被賜死,薛鋪在藍田被賜死,太子舅家,李瑤舅家受牽連被流貶的有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