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來場舒心靜逸的旅行,那麼就來管豆小姐的家鄉吧!
管豆的家鄉在溫暖的南方,杏花春雨,山水環繞,淳樸的小鎮像極了世外仙境,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杏樹和大顆生機勃勃的玉蘭。哦,對了,如果你認識管豆,可以去她家看看,堂成路37,這是她家的門牌號,她家的小院美不勝收,特別是院前的薔薇,開粉色花瓣,風吹薔薇暗湧,你可以摘上一兩朵帶回家,前提是管豆不知道的情況下。
院前的薔薇是管豆的爺爺種的,爺爺是退休老師,是愛花的人,在管豆5歲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裏弄來的薔薇,他把它們種在院子前,到如今的五六月才開出了嬌豔欲滴的粉薔薇,惹得過路的人都是無盡感歎:‘這花!真美,開得真好看!’
路人的讚歎總是令管豆無比自豪,每每聽到別人的讚譽,她總會汲著拖鞋嗒嗒嗒地跑出來,笑得鼻子眼睛擰在一塊兒:“我爺爺種的,清水鎮就我們家有!真的隻有我們家有!”
她的強調或許是想證明她家薔薇的獨一無二,遇上院前的路人,她都是這樣千篇一律地強調。
爺爺是個性格樂觀的人,年逾70依舊忙於照顧他院子裏的花花草草,房子是二層小洋樓,住著管豆、爺爺和爸爸媽媽一家四口,院子後邊上有一顆百年的歪脖子老樹,心靈手巧的爺爺在傾斜的樹枝下給管豆架起了秋千,閑暇之際還教她背古詩詞,她的童年,簡單又豐富。
可是,小小的管豆也有煩惱。
她的齙牙,7歲就開始初現端倪,6歲換牙的時候不安分,才變得現在這樣牙齒外凸,小時候機靈可愛的管豆,現在看上去的畫麵總有些不和諧,她被隔壁的小男孩路回取笑是齙牙妹,就連有些血緣關係的堂姐管糖也對她退避三舍。
說起管糖,管豆的心裏多少有些不高興,她比管豆大半歲,住在十米開外的小區,生得濃眉大眼,綁著高高的馬尾,爺爺奶奶把她當命疼,開口閉口就是‘咱家小公主’長‘咱家小公主’短,她爸爸媽媽是商人,在三亞開食品加工廠,在清水鎮算得上是有錢的大戶人家,當然,這些都不足以引起管豆的不爽,她真正不高興的是每當管糖來她家,自己家的爸爸媽媽總是一副看見親女兒一樣親熱得不得了,好吃的都會拿出來就著她吃,圍著她問長問短一副農民討好地主家女兒的嘴臉,其實管豆知道,他們就是想通過管糖的爸媽尋求去外地發展的機會,說到底,在小鎮上開鞋店的父母並不甘於平淡。
剛上一年級那會兒,管豆和管糖還有路回總是三人行,你我他缺一不可,一起相約上學相伴回家,可自從讀二年級管豆的齙牙越發顯眼後,兩人硬是撇下她和班上的人打成一片了,管豆覺得委屈又難過,鼻子很酸,可是眼淚就是流不出來。
哪怕是上學的日子,爺爺也比管豆起得早,他總是彎著腰拿著鏟子,護理了薔薇又護理樹苗,他見管豆總是獨來獨往,便耐心開導:“小孩子家家的,哪記什麼仇呢?和路回還有糖糖話多些,別的莫想。”
管豆低頭出了院子,對爺爺的話充耳不聞,他想是管豆話少,脾氣倔,哪裏得罪了路回和管糖,這才一個人形單影隻,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呢,調皮的路回老是在班上取笑管豆,還總是拿管糖和管豆做比較,他恥高氣揚地說:“我猜管豆一開金口就是瘋言瘋語,你們看她牙齒多滲人,嘴巴老是張著,肯定天天吃了不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