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勵精圖治,政治清明,屯田富民,並逐步殲滅地方割據勢力,多次北擊蒙古殘餘,完成了國家的大一統。期間國力迅速恢複,國民日漸富足,大明王朝的第一個盛世史稱洪武之治。
而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盛世的年代徐徐展開……
一滅門
初夏,陽光帶著幾分火辣辣的熱意,照射著大地。路旁,樹與草綠的都有些刺目。此時,一隊人馬出現在了路的遠方,他們正浩浩蕩蕩的,向著這邊走來。遠遠看去,卻是百十來個漢子,和幾十輛車馬。車上的東西還看不清,一杆大旗卻格外醒目“清遠鏢局”。
清遠鏢局是中原地區最大的一家鏢局,鏢局的大名早已威震整個江湖。在江湖上行走的人,都盛傳這樣一句話“天南海北闖江湖,清遠鏢局在心鞠。”
這清遠鏢局之所以有這麼高的威望靠的卻並非僅僅是其武功卓絕、技壓群雄,最重要的還是其以一個“義”字譽滿天下。故而清遠鏢局的名望,並不是因為其本領天下第一,而完全是因為其仁義無人能及。
這樣的鏢局,一定會有一個了不起的當家人。不錯,這清遠鏢局的當家人的確了不起,其名號也是江湖上人人皆知的。此人就是風少華,江湖人稱“乾坤快刀手”。他練的一手好刀法,雖然在江湖上算不了最為頂尖,卻也稱的上是出類拔萃的一流好手了。盛傳他的祖傳刀法快似流星、疾如閃電,真可令人目不暇接。他的刀法如飄搖的清風,無影無形,動中有靜、靜又似動。刀鋒掃過似清風飄揚,刀鋒回轉又似花落浮水,既風雅輕盈又柔中有剛,而且此套刀法在練到上乘之時,行間仿佛有一條青龍縈繞,龍行遊走又甚是威猛。其刀法就叫做“清風遊龍刀法”。相傳此套刀法為風式祖先所獨創,並曆經數代傳承完善,刀法日臻高深,傳至風少華處已是第十三代。
風少華靠著這套祖傳刀法創了清遠鏢局的基業,靠著這套祖傳刀法會過大江南北的好漢。風少華又是最講義氣之人,江湖人都敬重他的義薄雲天,同時也都佩服他的絕世刀法,他走鏢以來生意一直非常興隆,一是因為風少華在江湖上的名氣,二也是因為他這祖傳刀法的威力。人們都相信找風當家的保鏢,定是萬無一失。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自風少華走鏢到現在,已近二十年,期間從未失過一次手。次次都是有什麼樣的鏢裝上車,就有什麼樣的鏢卸下車,而且無論風吹雨打,都能按時交付。
經過這近二十年的經營,風少華已然成為了一個家產殷實的富商。然而他也漸漸厭倦了這種刀尖上舔血的生活。
其實今天這趟鏢,是他幹的最後一次了。這次之後他就將金盆洗手,到江南過寧靜的日子,從此不問江湖事,一心隻享天倫樂。
而這趟鏢就是發往江南的。他打算當鏢交付完畢,就不再回中原。就地隱姓埋名,從此與世無爭,退出江湖。因此,這一趟鏢他帶上了他的妻子和兒子。
說到他的兒子,倒是有些稀奇。他與妻子李氏成親十幾年,都沒得一兒半女,偏偏接了這趟鏢之後就生了一個男嬰。此時的男嬰,才剛剛出生兩個月,生的倒是虎頭虎腦,著實招人愛。但據說這個男嬰,生下來時並不哭,反到笑盈盈的,而且,其眉間曾有一縷青光閃耀,看那青光之形態卻極似一條青龍,這著實讓人稱奇。風少華深愛其子,取翠竹參天之意為其子起名為,風青竹。
此時的青竹,正在其母親的懷中睡得香甜,天真無邪的小臉上泛著一絲微笑。這樣的小生命,哪裏會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他隻是睡,睡得無憂無慮。
風少華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馬,隨著隊伍緩緩前行,在他身旁有一中年男子,騎著一匹白馬。隻見他生的虎目劍眉,有著古銅色的皮膚,和高大威猛的體態。這人就是清遠鏢局的頭號鏢師,江湖人稱“銅麵獸”,姓楊複名德光。楊德光對風少華道:“再過兩座山就是江南的地界了,自古江南就是個富裕的好地方,山水秀麗,風景如畫。當家的真是選了個好地方呀。”
“楊鏢師說的是,可是這‘當家的’三個字,今後是不會有人再稱呼我了。”風少華笑著道。
“怎麼?當家的開始舍不得了?”
“哪的話?想我風少華行走江湖二十年,雖承蒙各路英雄的錯愛,名聲還算不錯。可是我,實在是厭倦了這江湖的打打殺殺,今日得以引退,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舍不得呢?”
“隻怕當家的一走,咱們清遠鏢局日後的生意會冷淡許多。”說這話的是個書生樣子的男子,此人喚做“行東南”白堅,是清遠鏢局的第二大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