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肅省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
甘肅省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從2004年到2020年,計劃用17年時間完成。第一期2004—2008年,為先行試點和搶救瀕危階段;第二期2009—2013年,為全麵開展和重點保護階段;第三期2014—2020年,為補充完善和健全機製階段。通過保護工程的實施,到2020年,使甘肅省珍貴、瀕危並具有曆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製和保護體係,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意識,基本上實現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的法製化、科學化、規範化、網絡化。麵對這一總體目標,我們必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地開展保護工作。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保護工作的立足點,首先要把具有重大曆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優先保護起來,絕不能讓其消失;對於瀕危消亡的,要切實做好搶救工作,不能再任其衰弱下去;對於年事已高、具有獨門絕技的民間藝人,要給予經濟資助,並加緊培養傳承人;對於珍貴、稀有的民族民間文化實物,要盡快進行征集、收藏。比如,曾盛行於蘭州地區的“蘭州鼓子”,流行於河西、臨夏的“賢孝”,流行於天水的手工造紙,還有三個獨有民族裕固、東鄉、保安族的語言等,如不搶救保護,再過幾十年,可能就會消亡得無影無蹤。還有其他急需搶救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都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設備,采取文字記錄、錄音、照相、攝像等辦法,搶救珍貴的遺存資料,同時抓緊收藏一切即將消亡的、有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物品。對於民族民間的風俗習慣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和藝術形式、工藝技藝,都要采取不同措施,將其原生態保護起來,防止流失或消亡。
“合理利用,繼承發展”,是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特點。我們要在保護中利用,繼承中發展。要充分利用甘肅省民族民間文化的資源優勢,宣傳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地方知名度。通過成功舉辦各種節會,把民族民間文化中蘊含的商業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探索一種民族民間文化與經濟互動發展、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進而帶動甘肅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為甘肅省的經濟建設服務。例如,甘肅省慶陽市作為周祖農耕文化的源頭,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極具保護、挖掘、研究、開發和發展的條件和價值。精巧的剪紙、刺繡、香包和獨具特色的隴東秧歌、隴東道情皮影、民俗風情、民居窯洞,形成了集中展示農耕文化的民間文化生態區。這些年來,已經吸引了中外研究民族民間文化、民俗文化的專家學者到慶陽考察研究,並相繼被國家有關部門和國內外一些重要機構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民間民俗文化暨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大家知道,古代“農耕文化”的發展,是今天現代農業文明發展堅實的基礎,“農耕文化”作為一種特殊文明標誌,已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發達的象征。
我們要在保護、挖掘、研究這些資源的同時,積極開發利用,形成動態的、活的保護機製,讓其在現代生活中發揮作用、產生效益。這一點,慶陽已經把小香包做成了大文化、大經濟,取得了很好經驗。慶陽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還可以發掘出更大的經濟潛力,這有待於我們文化工作者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各地都應根據本地的文化特色,在利用、開發上下工夫,讓民族民間文化放射出應有的光彩。但是,要防止非保護性的開發、非科學性的開發,以及建設中的人為破壞和經濟發展中掠奪性的開發,始終堅持保護為主,確實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繼承發展。
“分期分批,突出重點”,是根據甘肅省省情提出的,因為甘肅省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有限,如果不分期分批、突出重點,就會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麵,從而造成資金的浪費,使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要先抓試點,以點帶麵,最後全麵展開。環縣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為國家首批10個試點之一以後,環縣四大班子全力以赴,動員全縣各個部門投入保護工作,近一年來,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到環縣看了以後,感到他們對保護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非常到位,保護方案切實可行,保護措施比較得力,保護辦法也比較科學。環縣是國家的試點,他們的保護工作先行了一步,已經探索和總結出了一些好的經驗,所以環縣也是甘肅省學習借鑒的試點。這次會上公布了甘肅省第一批10個試點,凡是試點的市、州,要完善試點項目的實施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搞好試點工作,帶動全省保護工作的開展。這裏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省上確定的試點,不是說省上要全包試點項目的所需資金,直接去抓這個項目的保護工作。省上確定的試點項目的所需資金,主要由項目所在地解決,省上主要是實施對保護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和驗收。前一段,有的地方在申報試點項目時,沒有項目保護辦法,沒有規劃和方案,沒有措施和步驟,隻有向上級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保護經費的數字。還有的市、州沒有保護措施,隻有開發利用的方案,這都說明我們對保護工程的意義和任務認識還有不足,對抓試點工作理解上有誤差。不管是省級試點,還是市、州、縣級試點,主要是為了通過抓某個種類的試點項目,總結保護上的工作經驗,從而指導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