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文化篇(13)(1 / 3)

第二,首輪修誌成效顯著,工作進入掃尾階段。按照甘肅省首輪修誌計劃,省、市(州、地)、縣(市、區)三級誌書編纂出版98部、264卷(冊),其中市縣兩級誌書97部、176卷(冊),省誌1部、75卷88冊。經過全省各級修誌機構和修誌工作者20年的艱苦努力,目前已編纂出版省、市、縣三級誌書92部、188冊,其中省誌54冊,市縣誌92部、134冊。這些誌書全麵、係統、準確地記述了甘肅有史可稽以來的自然、社會、經濟的曆史與現狀,反映了甘肅的省情、市情和縣情,為當代、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修誌工作的同時,各地修誌機構還編纂出版了一些年鑒、人物誌、風物誌和專業誌等多種地情資料。舊誌資料的研究評述、類編和校點重印方麵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整理出版了《甘州府誌》、《慶陽府誌》、《崆峒山誌》等20多部舊誌書,這些舊誌書與編纂出版的新三級誌書交相應對,相得益彰,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第三,增強了精品意識,提高了誌書質量。在首輪修誌工作中,廣大修誌工作者正確認識地方史誌的功能和作用,把修誌工作當作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重要事業,樹立千秋大業、質量第一的觀念,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創新思維對待曆史的發展與變化,運用新觀點、新材料、新手段編纂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精品誌書,做到了觀點正確、體例科學、結構合理、內容真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達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以質量體現了誌書存史於世、流芳後代的價值所在。在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組織的兩次全國新編地方誌評獎活動中,甘肅省有18部誌書獲得了國家獎,21部獲得了省社會科學獎,115部獲得了省地方史誌優秀成果獎,這些誌書成果為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用誌領域逐步拓寬,方誌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為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各地修誌機構把各類誌書以及豐富的地情資料開發利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開辟了地方誌為現實服務的新途徑。目前用誌領域和用誌活動不斷拓展,形式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泛,效果越來越顯著,為甘肅省“改革開放”、“富民強省”、“西部大開發”作出了貢獻,展示了誌書的價值,贏得了社會各方的好評。同時,方誌理論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一些修誌工作者深入鑽研方誌基礎理論,探索新編地方誌工作的規律,撰寫和發表了一大批學術論文,出版了一些專著,有的被《中國地方誌》、《甘肅史誌》以及省內外其他刊物登載,有的還被評為全國、全省優秀論文。省地方史誌學會也多次舉辦了方誌理論學術研討會,對推動和加快全省修誌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五,湧現出了一批修誌工作先進典型。經過二十多年的修誌實踐,甘肅省已逐步造就了一支有較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修誌隊伍,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動人事跡,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這次會議決定表彰15個先進集體和88名先進個人。這次表彰是甘肅省修誌工作開始以來的第二次表彰,所有這些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是全省修誌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帶動和影響了一大批修誌工作者,甘肅省修誌工作才能取得了顯著成績,修誌事業才會有今天這樣好的局麵。從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甘於清貧、默默奉獻的優良品質,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苟、礫石淘金的敬業精神,與時俱進、堅忍不拔的堅強毅力,是全體修誌工作者的光榮,他們代表了你們的事業,代表你們的成績,是你們的驕傲,全省各級修誌機構和修誌工作者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二、20年修誌工作的基本經驗

過去的20年,是甘肅省修誌工作取得成果最多的20年,也是積累經驗的20年,主要經驗和體會有以下幾條。

第一,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領導體製,是搞好修誌工作的關鍵。在20年的修誌實踐中,我們認為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領導體製非常正確,是搞好修誌工作的關鍵所在。這種體製一是有利於提高和統一各級黨政領導對修誌工作的認識,加強領導,為修誌工作提供組織保證。二是有利於把修誌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現領導、機構、經費、隊伍、條件“五到位”。三是有利於形成主要領導重點抓、分管領導組織實施、部門協調配合的有效工作機製,及時研究解決修誌中遇到的重大關鍵性問題,保障修誌規劃、任務落到實處。

第二,建立健全專職、兼職相結合的修誌機構和隊伍,是搞好修誌工作的重要保證。修誌以來,從省到市(州、地)、縣(市、區)都建立了修誌工作機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三級修誌體係。在修誌隊伍建設方麵,各地和各部門除了有一批素質較高的修誌工作者,還有相當規模的熱心於修誌的兼職隊伍,有的地方和部門還聘請一批熟悉地方情況的老同誌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直接參與修誌工作。他們體會到,隻有堅持專職、兼職結合,相互合作,拾遺補闕,才能夠編纂出高水平的新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