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以來甘肅省基層文化建設情況和目前麵臨的形勢
(一)製定發展規劃,加強了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領導
“九五”以來,各地對基層文化建設都很重視,全省近60個縣(市、區)根據全省小康文化建設規劃,製定了當地小康文化建設的具體發展目標,把基層文化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為政府要辦的實事之一。有的地方還把基層文化建設任務列入領導任期目標責任製,確定了文化建設項目,定期檢查,定期考核,促進了基層文化建設任務的完成。有的地方把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程,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經常研究、協調解決建設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有的地方黨政負責同誌經常深入基層文化單位,調查了解基層文化建設情況,指導基層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一些市、州的縣人大、政協也經常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基層文化建設情況,提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議案和建議,促進了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建成了一批基層文化設施
為了保證全省農村小康文化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1996—2000年,省上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扶持農村鄉鎮文化站建設。全省各地也加大了對基層文化建設的投入,共籌措資金2.3億元,新建、擴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基層文化設施。現在14個市、州、地現都建有群眾藝術館,8個市(州、地)建有圖書館,83個縣(市、區)建有文化館,82個縣(市、區)建有圖書館,80%以上的鄉(鎮)和40%以上的村建立了文化站、文化室,其中有50%的鄉鎮文化站實現省級達標。有的地方還建設了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環境優美的文化廣場,不僅提升了當地的文化品位,而且還為群眾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了場所,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
(三)開展創建活動,培育了一批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典型
自1996年甘肅省開展創建文化先進縣活動以來,全省各地以創建文化先進縣為龍頭,積極實施文化長廊建設工程、“蒲公英”工程和知識工程,不斷改善基層文化發展條件,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內容,努力營造基層文化發展的社會氛圍,建成了7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和29個省級文化先進縣,2個國家級農村兒童文化園,2個省級農村兒童文化園,500戶優秀讀書家庭。這些先進典型在基層文化建設中起到了一定的帶動和示範作用,全麵提升了甘肅省基層文化工作的水平。1997年,文化部在甘肅酒泉召開了全國第五次文化先進縣建設現場會,對甘肅省創建文化先進縣的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鞏固文化陣地,形成了一支穩定的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隊伍
1995年省編委、省文化廳聯合下發《關於頒發〈甘肅省鄉鎮、街道文化站機構編製標準〉的通知》。各地按照省上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來農村文化陣地常建常失、人員流失嚴重的問題。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的要求,充分利用文化館主陣地的作用,堅持抓培訓不動搖,提高了基層文化專業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同時,積極培養基層業餘文化工作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五)豐富城鄉文化活動,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緊緊抓住繁榮基層文化這一主題,以節慶、調演、會演、比賽、展覽、藝術節為活動形式,以傳統和現代節目為主要內容,以業餘文藝骨幹和民間文藝隊伍為活動主體,在繼承中創新,在繁榮中發展,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內容健康的基層文化活動,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宣傳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六)繁榮基層文藝創作,文藝表演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九五”以來,甘肅省廣大基層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關注社會,普及基層文化,實施精品工程,創作出了一大批貼近生活、貼近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湧現出了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有的美術、書法、攝影和戲劇作品在國內外展覽、比賽、會演中取得了好成績,特別是自1996年以來,在國家舉辦的每屆“群星”、“蒲公英”大獎評選中,甘肅省選送的文藝作品都能獲得金、銀、銅獎,產生了一批深受全國文藝界好評的藝術精品,極大地推動了甘肅省基層文化事業的普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