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天文學家發現了“變星”,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到20世紀60年代,類星體的發現,又引起了一陣觀測類星體的熱潮。60年代末期,在一次大規模集中搜尋中,就發現了150個類星體。到70年代末,已觀測到的類星體就超過了1000個。據估計,我們能夠觀測到的類星體至少數以萬計。迄今,人們雖仍未弄清楚類星體真正的身份,但對其熱衷程度卻未減,哈勃望遠鏡等重要的當代天文設備,都以觀測類星體為其重要任務之一。
總結起來,類星體大致有如下特點:
1.類星體在照相底片上呈現類似恒星的像,即星狀的小點,這表示它們的體積較小。極少數類星體被暗弱的星雲狀物質所包圍,如3C48;另有一些類星體會噴射出小股的物質流,例如3C273。
2.類星體光譜中有許多強而寬的發射線,最常出現的是氫、氧、碳、鎂等元素的譜線。氦線一般非常弱或者沒有,這表明類星體中氦元素含量很少。現在一般認為,類星體光譜的發射線產生於一個氣體包層,產生的過程與普通的氣體星雲類似。光譜發射線很寬,說明氣體包層中一定存在強烈的湍流運動。有些類星體的光譜有很銳的吸收線,說明產生吸收線的區域內湍流運動速度很小。
3.類星體發出很強的紫外輻射,因此顏色顯得很藍,所以非射電源類星體也被稱為藍星體。光學波段的輻射是偏振的,具有非熱輻射的特性。此外,類星體的紅外輻射也非常強。
4.類恒星射電源發出強烈的非熱射電輻射。射電結構一般呈雙源型,少數呈複雜結構,也有少數是非常致密的單源型。致密單源的位置基本與光學源重合。
5.類星體一般都有光變。大部分類星體的光度都在幾年裏發生明顯變化,也有少數類星體的光變非常劇烈,在幾個月甚至幾天裏光度變化就很大。類星射電源的射電輻射也經常發生變化。光學輻射和射電輻射的變化並無明顯周期性。
6.類星體光譜的發射線都有巨大的紅移。紅移最大的類星體,發射譜線波長能夠擴大好幾倍。對於有吸收線的類星體,吸收線的紅移程度一般小於發射線的紅移。有些類星體有好幾組吸收線,分別對應於不同的紅移,稱為多重紅移。
7.一些類星體還發出很強的X射線。
知識點
變星
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有一種很特別的恒星,它的亮度常常發生變化,忽明忽暗,天文學上把這種亮度不定的恒星叫做“變星”。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發現了兩萬多顆變星。按光變的起源和特征,可將變星劃分為3大類:食變星、脈動變星和爆發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