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的月光如聖母般慈愛地撫摸著她的心頭肉——那靜謐,安詳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家園——浣綾灣。它有著江南水鄉般的閑適與優雅,綠葉蔥蘢,恣意盤踞在牆壁上靈光四溢,撲鼻的花香使鳥兒們早將腹中饑餓拋諸腦後,隻留下物與自然融為一體,返璞歸真的純情與浪漫。自然也以它獨有的慈祥和廣闊的心胸回饋著萬物,包容著萬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皆是物語。任選一枝一葉都遒勁有力,大方得體,生怕慕名而來的人們悵然若失。綠蔭下上百種野花卯足了勁,百家爭鳴,妄圖一沾雨露,便在春意的鼓動下,盡情舒展她們嬌嫩的麵龐,令人在欣喜之餘,更多了幾分敬意——這是生命的本色啊!古色古香的小橋和綿密的綠葉如膠似漆,就連橋邊蔓延的點點綠意也慵懶地臥在上麵休憩。從遠處眺望,宛如一位小家碧玉,溫婉善良,知書達理,和藹體貼又寬容大度。無論是誰來到這裏,都會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它足以使人們忘記旅途的勞頓。但是,說到浣綾灣,不能不提起傾國傾城的百合花。白色,黃色,紅色,橙色,滿懷信心地爭奇鬥豔,仰望藍天,真是令人欣羨。
灣中心是一座小島——碼島,它三麵環水,一麵與焦山相對,島中心高聳入雲的教學樓又為這個充滿自然氣息的勝地注入了一些人文活力。趙龠正是岐川大學化學係大一三班新生。這個身高一米七五多,身材微胖的大男孩,在走進校園的那一刻,收起了臉上的稚嫩,而多了幾分成熟與穩重。他不苟言笑,但他卻渴望笑容,微笑也好,開懷大笑也好,放蕩不羈的笑也好,自己的笑也好,同學的笑聲也好,也許在骨子裏他就有著追求童趣的精神,也渴望發現生活中的幸福。他喜歡做化學實驗,在一次又一次的化學反應後得到理想的結果,體驗一個個小成功帶給他的樂趣,同時也映射出人生即是一場化學反應,有時令人啼笑皆非,難以琢磨是其特點。他愛好寫作,用神來之筆抒寫對人生最真誠,最切實的感悟,與讀者交流彼此的心聲,將更多的喜悅奉獻給他們,同時也以他們的快樂為成就。生來一副“管狀視野”的他,對象棋運動也情有獨鍾。九宮之內,河道兩旁,驅車挺兵,馬炮爭雄,他能用銳利的目光捕捉棋盤上每一個轉折點和對手的失誤,因此在同齡人之間難逢敵手。他身材矮小壯實,自然也喜歡上了自由搏擊,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且造詣並不是很高。
和那些有理想,有誌向的名人們一樣,趙龠自小便不甘於平凡。自詡“文武雙全”的他,立誌要用實際行動改變未來,為國家和民族做一點事,實現自己的夢想。他認為自己並不聰明,因此他更懂得以勤勞來彌補,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沒有人教過他放棄,所以他的努力是個無底洞。也許是因此,他在心靈上一直是孤獨的。單親家庭培育的幼苗,對愛的渴望自然超乎常人,特別是在曆經風雨時,更需要簡單的體貼和關懷即可溫暖受傷的心靈。從小到大,沒有人探求過他的內心世界。“偉人都是孤獨的。”他隻好這樣想來安慰自己。
在他眼中,自然就是一位慈祥的母親,一位能夠給予他愛和關懷,並且能包容他的一切缺點、錯誤的救世主。大學生活還是相對輕鬆的,因此他的課餘時間,大半是在踏青中度過的。他承認,自然是給與他最多愛的最溫馨的港灣,給了他太多的舒適,給了融化他心房堅冰的溫暖。是自然教會了他與人們溝通,交流。看來他能喜歡上化學,真是奇遇呢。不僅自然,這大千世界也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可以說他在以高級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品讀自然。置身美景之中,一切憂愁和煩惱都會被忘卻,投入“母親”的懷抱,不時地撒個嬌,別提有多幸福了。往事回憶起來總是那麼的甜蜜,真可惜,那些與自然共度的記憶終有一天會融化殆盡。
吳教授是三班的班主任,同時也負責化學課的教學。這位瘦高的,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老先生用和藹的目光,關懷著每一位新生。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立德在前,首先愛是平等的,一視同仁正是一種美德。他向父親一樣用心關懷著,照顧著每個孩子。同時他自己又致力於化學研究,有著深厚的化學功底,他的課堂上經常妙趣橫生,不是奇怪的化學反應結果得出高深莫測的結論,就是老先生幽默風趣的講解引來同學們爽朗的笑聲。吳教授帶著一副金邊眼鏡,每當“奇跡”出現時他便故意大跌眼鏡,更是逗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成了化學係最完美的招牌動作。
三班像是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班級——一個為現代化生活,多元化服務的集體。這朵由五十名新生組成的燦爛之花,在園丁吳教授的辛勤嗬護下,流動著血液的活力,散發著持久的芳香——他深深地懂得因地製宜,因材施教的道理。因此在他心中,每位同學沒有什麼不同,但又像達芬奇所繪的雞蛋一樣,同樣都名為雞蛋,百裏挑一卻也無法尋得兩個一樣的,而且他們各有用處,不存在誰的作用大或小之說。這樣,在他的帶領下,三班成了一個最具有人文關懷氣息的班集體。魚躍鳶飛,各得其所才是幸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