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學的踢貓效應是指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它這裏來。
例子:踢貓
一位總經理因為闖紅燈而遭到警察罰款和扣駕照的處罰,心裏很是不快,一到辦公室,銷售經理告訴他昨天那筆眼看到手的生意談黃了。總經理大怒,說銷售經理是白拿這麼長時間的高薪。銷售經理被突如其來的怒火和指責弄得滿心不快,怏怏地回到辦公室。
這時,秘書來告訴他下午的會議安排,銷售經理打斷她,問昨天交代要打好的五封信有沒有完成。秘書說:“還沒有,可是……”“沒什麼可是,你雖然在這裏工作了三年,但並不意味著你沒有被解雇的可能”。秘書回到工作間,心想,幾年來我沒日沒夜地加班工作,現在倒成了奴隸了,這次我不就是沒法同時做兩件事而耽擱了一下,就拿解雇相威脅,越想越惱。秘書回到家,看到兒子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滿臉髒兮兮的,褲子還弄了個洞,不由怒火中燒,怒吼道:“多少次叫你放學後別到處亂瘋,你就不聽,你以為我容易嗎?”兒子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心想,怎麼搞的,媽媽也不聽我解釋一下。
這時,一隻貓跑過來了,兒子不由得性起,一腳揣過去怒喝:“滾開,你這死貓!”貓從陽台上滾下去……
感悟:
一個人的惡劣情緒反應很容易波及到他人的情緒反應,弗洛伊德對此現象給了一個專業命名——移情。
pk中國俗語:推不倒冬瓜,拿茄子出氣。
指:“欺軟怕硬”的人。一聽這說法,就帶有諷刺此人也隻有推茄子的力氣,連推冬瓜都不行,那是很蔑視的表示。
例子:鬼神怕惡人
有一座廟宇,整個建築雖不甚高大,但裏麵裝飾得十分華麗。廟裏供奉著各路神仙鬼魅,有木雕的,有泥塑的,個個刷金抹銀,神氣活現。廟前有一條水溝,水有些深。一天,有個路人經過這裏,跨又跨不過去,涉水又深了些。沒辦法,回頭見廟裏豎著許多不知名的菩薩,這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搬了一座大些的木雕神像橫搭在水溝上,當作橋,走了過去。
不一會,又走過來一個人,看到神像擱在水溝上給人當橋踩,忍不住地歎息著說:“哎呀,這是誰幹的?怎麼可以這樣對待神像,竟敢這樣冒犯神仙啊!”說著,他趕緊把神像扶起來,用身上的衣服將木雕上的塵土拂拭幹淨,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神像抱回廟中,安放到原來的位置上,並且對著神像一拜再拜後,才離開。
晚上,廟裏的鬼神們忿忿不平地議論開了。一個小鬼說:“大王,您住在這裏作為神靈,享受著本地百姓的祭祀、膜拜,可是現在卻遭到愚頑百姓的侮辱,您為什麼不施加災難懲罰他們呢?”
那個被踩的神像大王說:“是的,是應降災懲罰他們。你說降災給哪一個呢?”
小鬼說:“當然是那個拿大王當橋踩過去的人,那人真是太可惡了!”
大王說:“不,應當把災禍降給後來的那個人。”
小鬼奇怪地問:“前麵那個人用腳踐踏大王,再沒有什麼比這種冒犯更嚴重的了,您卻不降災給他;後來那個人,對大王十分敬重、虔誠,您卻要降災給他,這是為什麼呢?”
大王說:“這你就不懂了。前麵那個人早已經不信奉鬼神了,我已無能為力降災難於他了。因此我的魔法隻對那些信奉我的人有效。”
溫馨提示:西方心理學pk中國俗語(003)。俗語是漢語語彙裏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