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會使人的交感神經高度緊張和興奮,機體為應付外來的刺激,必須迅速作出相應反應。一方麵,在大腦的調控下,兒茶酚胺釋放量增多,腎上腺分泌出比正常情況下更多的腎上腺素。在激素分泌過多時,肝中的糖原即轉變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以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另一方麵,為保證機體應急時的能量需要,機體還會抑製胰島素的分泌,這無疑會使血糖進一步上升。久而久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有可能惡化。

因此,學會製怒,摒棄暴躁脾氣對糖尿病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熱愛自己的生命,就必須要學會製怒。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就的脾氣長就的肉,改換個好脾氣的確很難,但並不是絕對不可以改的。

學會製怒,這需要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即將暴怒的一刹那,在就要暴跳如雷的關鍵時刻,如果能閃現出自己的清醒意識,突然扭轉局麵,使烈焰息於星火之中。這就如同佛家講的“好壞出自一念”。

《菜根譚》裏的一句話說得很實在,“當怒火欲水正沸騰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誰,犯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矣!”當我們為了某一件事情怒氣衝天的時候,其實不就是太執著於這件事情了嗎?說到底,執著的無非是名,無非是利,無非是情,為了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傷害了最寶貴的健康,不是太得不償失了嗎?

事實上,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在現實中卻無法做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不想做,不想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下定決心改掉自己暴躁的脾氣,是完全有能力在發怒的時候去轉念、去製怒的。一旦轉念一想了,一旦製怒了,這就是很大的進步,然後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學會用平穩的心態去麵對,逐漸就會發現自己發怒的次數越來越少,自己的心態在逐漸平和,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好。

俗話說得好:“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夠做到每天都心平氣和了,自然就會逐漸體會到《菜根譚》裏所說的妙處:“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穀答樵謳,塵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與病友多多交流,打消孤獨感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往往會產生孤獨感。為了打消因患糖尿病而產生的孤獨感,一種最好的辦法是與同樣患糖尿病的病友交談。

現在,有很多地區成立了糖尿病病友俱樂部。在這些團體中,許多糖尿病病友聚集在一起,比較他們各自的自我康複記錄並交流他們各自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在這些團體組織中,很多糖尿病病友可以相互交流患糖尿病後如何調理生活的經驗,在一起互相學習,采取新的更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改變生活和學習方式,對每個病友都有益,並為新的友誼奠定了基礎。

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有機會把自己有成效的康複經驗介紹給別的病友。同時,通過病友你會學到關於食物營養、身體代謝以及對體育鍛煉和應激反應等方麵的大量知識,還可將這些知識講授給你的非糖尿病人朋友。

糖尿病患者一旦認識到這一點,並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經驗和知識,那就不僅會對自己糖尿病的治療感到滿意,而且,也會為充實的生活本身感到滿意。

同時,糖尿病患者還應該大量閱讀為糖尿病患者出版的書籍、雜誌,閱讀得越多,交談的人越多,對於通過自我血糖檢測進行自我處理了解得越多,你就會越有信心對付麵臨的任何問題。當你與別的糖尿病患者交談時,你將會發現,自己不僅對糖尿病的憤怒和沮喪情緒消失了,而且會為自我康複的良好效果而自豪。

此外,對於那些兼有心理障礙的患者更應該多多與病友交流,分享心得,傾聽彼此的心聲。可以相互安慰,多多聊天,閑暇時一塊兒下棋、打牌,說說笑笑,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調節心態,進而有效控製病情。

營造良好環境,舒緩緊張情緒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緊張情緒是一大禁忌。當一個人的精神處於緊張狀態時,身體就會啟動機體的應激係統,反射性地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同時,精神緊張、悲觀憂愁等情緒波動,也會幹擾神經內分泌的功能,導致某些應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如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激素等),這些激素均為升高血糖的激素,可以使血糖升高。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會引起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內因多由患者自己引起,如有的患者認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過於嚴重而緊張;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變而截肢時,聯想自己的前途,倍加緊張;也有些人急於求成,病情沒能及時控製好或病情反複,也會產生緊張情緒;有些老年人則因為家庭負擔過重而緊張等等。而外因方麵主要是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複雜、不被別人理解等造成的緊張心理。

針對不同因素產生的精神緊張,可以對症治療。如果是因為不了解糖尿病而緊張的,可向他們講授糖尿病的一般常識,通過講解宣傳而消除精神緊張;因病情控製欠佳而緊張的,則告知他們精神緊張也是引起糖尿病血糖偏高的原因之一,並幫助他們分析病情反複的其他原因,對症治療。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病情控製穩定,身心健康是緩解家庭經濟及子女思想負擔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