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步行是一種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運動方法,是“返序運動”的一種。這種運動方法與我們常規的生活習慣相反,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卻十分顯著。
國外研究人員認為,經常進行倒退步行,不僅能夠增強腿部力量,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對一組正常人倒走順走的運動試驗還發現,倒退行動對心血管係統的健康作用更大。因為倒退著行走要比向前正常行走要多消耗約30%的能量,心率也要增加15%。兩種步行之間的差別也更為明顯:倒退步行要多消耗78%的能量,心率也要多增加47%。
倒退行動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即能夠特別強化股四頭肌,也就是我們膝蓋骨上麵的那塊大肌肉。股四頭肌對穩定膝關節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強化四頭肌也有利於防止膝蓋部位受傷。下麵介紹三種倒退步行的基本姿勢。
1.雙手叉腰式
在倒退步行時,將雙手分別放在腰部的兩側,拇指在後,按住腎俞穴,有益於泌尿係統;也可以拇指在前,刺激帶脈,再向後退步,兩者均能刺激腰部的多個穴位,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這種倒行的姿勢比較安全,容易保持身體的平衡,很適合老年多病和初學者。
2.動肩擺臂甩手式
倒退行走時,當手臂向後擺動時,同時甩手,可以令十指的血液循環加快。因為我們十指的內外側有六條經脈,分別是手三陰經(肺、心包、心)和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和小腸)。甩手可以通經活絡,祛病強身,適合於倒走已經入門的人。
3.曲肘握拳式
倒退行走時,雙手握拳,拇指在上,或藏於其餘四指之中,然後根據步伐前後擺手。擺幅小,阻力少,速度快,這是倒走運動的最佳姿勢,適用於倒走已經很有經驗者。
以上三種姿勢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按個人的實際需要輪換交替使用。
在倒走時,要先用右腳向後退,腳尖先著地,腳跟後著地。這種頻繁的腳尖活動,可以刺激腳上的六條經絡,變換關節活動的角度,增加韌度強度,鍛煉平時少動的肌肉群的作用。
另外,在倒行時,肩、臂、肘、手都要與腳部的節奏保持同步。腳走一步,臂擺動一次,左右對應,左腳後退時,右臂向後擺動;右腳後退時,左臂向後擺動。手臂的擺幅通常應掌握在45?左右。如果肩部有病痛,擺幅可稍稍加大,也可回手拍打肩部,左手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左肩,能起到治療和預防肩周炎的功效。
倒退步行時,還要掌握基本的要領,即立正抬頭,直頸鬆肩,雙目平視,收腹鬆胯,雙腿直立。退步時,右肩前擺,左肩後擺,同時右腿後退,腳尖先著地,腳跟後落地;接著,變換重心後換腳,再走第二步,要領同前。
走路時,思想還要保持集中,意誌放鬆,呼吸均勻。必要的時候,頭部可以微轉,用雙目的餘光掃視後方,以防跌倒。
剛剛練習後退行走的人,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慢到快,由易到難,持之以恒,最好以每秒鍾走兩步,30分鍾走兩公裏,身體微微出汗為宜。每天進行1-2次,走後感覺身心舒暢則好。
如果走路時感覺腿部疼痛,可以暫時停下;若僅感到腿部酸脹,仍可以繼續,不必停止。堅持進行,不僅能夠健體強身,還能開發人體潛能,以後還可以發展為倒跑、倒扭、倒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