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近年來生態惡化,備受世人矚目。溫家寶總理曾親自批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當地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奮起行動。親身所臨,有感而作。
——題記
攤開宏偉的中國地圖,
你可曾找到民勤這個地方?
麵對觸目驚心的荒漠化圖片,
你可曾知曉缺水意味著什麼?
當你的目光注視
中國西部的河西走廊,
就會看到
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
它們之間有一片土地遼闊,
那就是民勤,我的家鄉,
那裏,有一條流淌的河,
是她的河水養育了我。
因為有河,那裏就有了
湖澤、水鳥和牛羊滿坡;
因為有河,那裏留下我
童年的回憶和戀愛的歡樂;
因為有河,那裏就有了
千百年來流傳的歌;
因為有河,那裏
曾走出過多少名流墨客!
她,就是著名的石羊河。
——之所以著名,
不僅因為她是一條內陸河,
千年清澈,蜿蜒曲折,
滋潤出一大片綠洲肥沃,
把兩大沙漠截然地分割;
還因為她,曾有過
漢武擊敗匈奴的鐵馬金戈,
有過蘇武牧羊留下的悲歌!
——之所以著名,
是因為她如今幾近幹涸,
大片的土地失去了潤澤,
無邊的農田麵臨著荒漠,
黃沙從古老的長城飄過,
熱風把沙棗的花香掠奪!
家鄉,民勤——
成了中國生態危機的影縮!
甚至,有人說她
是沙塵暴源起的老窩……
兒時,聽爺爺講過,
他們的童年曾在河中
光著屁股摸魚和嬉水,
渴了,就手捧起幾把水喝,
那時,河裏還有
古老水車帶動的石磨……
據說,家鄉所以稱為民勤,
是因為,那裏的民眾
出奇的勤儉和勤勞,
對生活並沒有更多的苛刻。
過去,勞作了一年的農民
吃不飽一頓香甜的饃饃,
如今解決了溫飽的鄉村,
卻又麵臨著
水資源的枯竭和
生態不斷惡化的脅迫……
家鄉民勤,因為
荒漠和綠洲的交錯,
呈現著典型的生態脆弱。
幾十年前,
剛剛翻身的農民
在老縣長的帶領下,
憑著一雙雙粗壯的胳膊,
修建了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
——紅崖山水庫,
此後,石羊河的水喲,
灌溉著千頃希望的田野,
回報著萬擔喜悅的收獲。
然而,僅僅幾十年後,
水庫,就曾一度幹涸,
庫底裸露出龜裂的紋格,
上遊來水的銳減,
地下水位的驟降,
一年比一年緊迫,
地表的植被褪去了綠色,
成群的牛羊隻剩下駱駝,
風沙荒漠的延伸,正把
大片的良田和草場吞沒……
石羊河也變成小溪沉默……
年逾八旬的老水利專家
左鳳章,這個當年曾是
水庫的設計者、建設者,
麵對著此情此景,也隻有
感慨萬千,束手無策……
宋河村的農民,
曾進行了幾十年、幾代人
堅韌不懈的治沙探索,
如今,更多的村舍
還是不能從風沙中解脫!
再向上遊追溯,
曆史文化名城——武威,
同樣麵臨著水的饑渴……
有人為此解惑,說:
一個局部的生態變遷
是全球性氣候變暖的連鎖,
更何況,這裏的年降水量
以毫米來論——
隻有一百一十二,
而地表的蒸發——
卻高達兩千六百多!
也有人對此反駁,說:
這是多年來
人口過剩的壓力
和失去理性的開荒,
超越了大自然生態的負荷!
但,我們所麵臨的是
民勤的三十幾萬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