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驕傲的大豆(1 / 2)

於同國跟著遠房叔叔於誌龍學做販運大豆的生意,他們從嶧縣賀家山買下大豆,然後再賣到外地的一些植物油廠和醬油廠。但是這一年賀家山的大豆出了問題,於誌龍決定放棄,而於同國卻與叔叔有了相反的意見,他想留在賀家山,因為他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商機。

說起嶧縣賀家山的大豆,當地人都非常自豪和驕傲。在賀家山下有三萬畝良田,與周圍一些地方不同的是,每當收完麥子農人們不是種上玉米而是全部種上了大豆。這裏的氣候和水土非常適合大豆的生長,不光比別處顆粒飽滿而且脂肪含量高,正因為如此外地客商往往會以高出市場幾毛錢的價格進行收購。但最近當地人卻遇到了頭疼事,他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原來江南一位叫馬山林的商人看中了賀家山的石頭,打算在這裏建一座大型水泥廠,因為害怕水泥廠的汙染會影響大豆的質量,一些與當地人簽定好收購合同的大豆商人紛紛撤消了合同,眼看上好的大豆沒了銷路,村民們愁得都吃不下飯了。這其中損失最大的是薛莊村,三萬畝的大豆田光他們村就占了近萬畝。

薛莊村的村民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大家紛紛出主意說要到縣政府去鬧,甚至有的人說要把路截斷不讓馬山林的車進來。麵對這些偏激行為,村長範高田一開始極力反對,但是後來他看大家群情激昂民憤太大,再反對下去隻怕他們都不認自己這個村長了,因此也跟著大家夥一起要去上訪。村民們對村長的轉變很高興,讓他帶領大家趕緊出發,範高田想了想說:“今天太晚了,明天咱們在村頭集合,一家至少要來一個人!”

第二天村民們果然都聚在了村頭,正在大家準備出發時,突然有個人出來攔住了他們說:“你們先別去鬧事,我有個辦法解決,你們看怎麼樣?”

眾人順著聲音望過去,隻見這人有二十多歲,一臉的稚氣,有認識他的說:“你不是收大豆的商人於誌龍的助手嗎?”這人就是堅持留下來的於同國,有知道這一情況的還是比較感激他的,因此就有人問他有什麼辦法。於同國清了清嗓子說:“我聽說馬山林是市裏一位幹部招商引資請來的一位大商人,而且據說他在全國建了十多家水泥廠,資金雄厚,並且關係也非常硬,如果咱們硬來隻怕沒什麼好結果,也達不到什麼目的。”

村長範高田氣衝衝地說:“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你是讓我們就這麼不聲不響地咽下這口氣嗎?”於同國笑了笑:“怎麼會呢,我隻是覺得你們的辦法並不能見效,反而自己會吃更大的虧。”範高田說:“那你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於同國又是一笑:“我覺得商人講究的無非是利益,如果能夠讓他的成本大量增加的話,那麼他就會取消在這裏建廠的計劃的。”

範高田聽他說得在理,因此舒緩了語氣,變得客氣起來,忙問他有什麼好辦法。於同國說:“我跟著於誌龍販賣大豆知道這些大豆大多賣給了植物油廠和一些醬油廠,我覺得建一些簡易小型的植物油作坊和醬油作坊肯定比建一個水泥廠要快得多,而建這樣的作坊一不要審批二也要不了多少資金,甚至各家都能建一個。而水泥廠的灰塵是有汙染的,特別是在晾曬大豆這個環節,他們水泥廠對此有汙染就要做出賠償,馬山林不是傻人,他肯定能夠預見到這一情況,因此他就會取消在這裏建水泥廠的計劃的。”範高田點頭:“你的主意是不錯,可問題是我們沒有技術,再說建作坊的錢是不是很高,要是很高的話我們也拿不起啊?”於同國說:“我經常接觸這一行所以了解一些,也認識這方麵的一些技術人員,倒是可以幫你們請他們過來指導。建一個作坊也就是兩三萬塊錢,再加上資金周轉一共也就是四五萬塊錢,這幾年你們一般人家賣大豆的錢是足夠了。”

“那銷路呢?”範高田問。

“這個我早想過了。”於同國說,“隻要有了規模咱們可以和外地的一些企業聯營,和他們簽定合同,使用他們的商標,再把生產的產品賣給他們,隻要咱們生產的產品和他們的產品質量相當他們會收購的,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好事,降低了他們的生產成本。當然這隻是前期的銷路保障,後期咱們還是要開發自己的品牌的,到時銷路就真正不愁了。”

範高田想了想說:“行,隻要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可以了。但是還有一條,你要先在我們這裏建一個這樣的作坊,這樣我們才能信你。”

於同國又笑了:“當然,我一定會第一個建作坊的。”

於同國說幹就幹,他當即租了房子建了一個植物油作坊,不久村長範高田也建了一個醬油作坊,後來又有二十多戶人家相繼加入進來。等馬山林再一次來賀家山考察時,看到這二十多家作坊他皺起了眉頭:“一家賠償三十萬塊錢的話,至少在建廠上要多花六百多萬塊錢,看來這個水泥廠是建不成了。”當地領導知道馬山林撤資的原因後對村民們的舉動惱羞成怒,但事以至此他們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