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初次見麵(2 / 2)

----------------------------------------------------------------------------------------------------------------------------------------------------------------------------------------------------------

這是“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就是小時候寫鵝,鵝,鵝的那個)的顛峰之作,幫助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寫的檄文。前兩天偶爾再次看到,驚為神作,忍不住拿出來大家探討探討。他倒是不愧“初唐四傑”這個稱號,文筆好的出奇。當然,加上他自己長期鬱鬱不得誌,公憤加私仇,一股怨氣噴湧而出,端的是驚天地,泣鬼神。

畢竟封建社會麼,先罵武則天出身:她本性不良(性非和順),出身卑賤(地實寒微),靠著隱瞞曆史(潛隱先帝之私),混入高宗後宮(陰圖後房之嬖)。一進宮,就露出狐狸尾巴(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有權,就露出豺狼本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簡直十惡不赦,早該天誅地滅(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更何況,她居然妄圖顛覆大堂,竊取帝位,以至於先帝的靈魂不得安息,先帝的愛子不得安寧。(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然後為徐敬業拉票:徐公“皇唐舊臣,公侯塚子”,既“奉先帝之成業”,又“荷本朝之厚恩”,當然不能見死不救。這才“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高舉正義的旗幟,集結起除妖的武裝。

再後誇耀勢力:“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還有更具氣勢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最後展望前景:“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結尾處,更是氣吞山河:“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太強了,看到最後,根本不是打氣的檄文了,簡直是勝利在望,或者已然勝利了!像這樣的檄文,看的人熱血沸騰,哭著喊著一起勤王造反了。

可惜這樣一篇檄文,糾集起十萬之眾,卻還是在揚州,一戰而潰。由此可見,政權還是得靠槍杆子,儂倆文人,發發牢騷可以,給江山換色,嘿嘿,還差的遠呐!

不過這裏,徐敬業的思路很有問題,打著反武複唐的旗號,卻來個“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自己狐狸尾巴露出來,弄了半天,自己想當皇帝。而且起兵後,應當像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這個是和呂布搶貂禪的)那樣,往洛陽打呀,爭取天下人響應;可這家夥想劃地為王,抵不了“金陵王氣”的誘惑,居然向東。這就好像曹操發起反董卓聯盟,然後扯起大旗去打孔融(就是那個讓梨的),搞得天下人莫名,失敗自然不在話下。

順便說一句,武則天看到這篇檄文,還是激賞的。大致認為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不能讓他為朝廷所用,是“宰相之過”。(當時的宰相好像是裴炎,好像他後來也疑似造反了)當然了,有些人說什麼武則天看到檄文裏稱她“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還頗為竊喜,這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

好像寫檄文,特別容易造就人才。當年袁紹打曹操,陳群也寫篇文章痛罵曹操,順帶把他父母爺爺奶奶一起罵了。曹操固然大怒,但擊敗袁紹以後,還是重用了陳群。

我認為這篇檄文應該加入中小學教材,讓小孩子們受受傳統教育,罵人怎麼才能不吐髒字,又暢快淋漓;而且顯得自己特有理,特正義。像現在我常常在街頭聽到的那些對罵,太沒檔次了,不像是有5000年曆史的國家該有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