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發源於癸州梵淨山南麓,於空冥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約十萬六千三百千裏,乃唐國境內第三長河。
陽江城位於梵淨山南麓山腳,此城依山而建,卻比他處城鎮繁華許多。
梵淨山脈物產豐富,其中最聞名的便是玉石礦物。
每日都有無數玉石礦從梵淨山挖出,經由滔滔陽江運往唐國大江南北。
南來北往的武者在此地佇足,進入梵淨山脈曆練。
儒雅的文人騷客也時常在梵淨山脈前集會,歎高山之雄偉,詠胸中之豪情。
陽江城中央的一座演武場上人聲鼎沸,孩童們在演武場上肆意揮灑汗水,他們奔跑間有一股莫名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而後進入孩童們的身體中。
演武場西北的一角,五十位孩童單腳微蹲站立著,右腳彎曲盤在左膝前,雙手虛抱於身前,雙眼微閉,他們呼吸均勻,他們每一次呼吸就有比奔跑的孩童更多的莫名氣體鑽入身體。
“平心靜氣,意守混元,兩手向前合抱。“
在孩童們的前方,一位身著白色武服的女子做著與孩童們一樣動作。
女子姓李,單名一個燕字,是這座演武場雇傭而來的武者。
在這個世間,武者的地位高超,他們護佑著一方平安,守護著人們不受妖獸的侵襲。
唐國以武立國,武風更是盛到了極點,尋常的市井之徒都會耍兩招手腳功夫,而正因為感受到實力的強大,普通人更是向往著成為武者。
成為武者很難,有人說武者是富人的玩意,也隻有富人才有多餘錢財去購買滋補身體血氣的藥材。而普通人為了生計奔波,怎會有閑錢購買藥材去滋養身體,而若沒有藥材輔助,哪怕人窮極一生也很難成為一名武者。
演武場是朝廷鼓勵人們習武而建造的場地,這也是展現國家實力強大的一種方法。
一座演武場的建造,地基會用龍血石打下,而後風水大師會使用尋龍之術,將龍脈藏於演武場下。
龍脈溫養一年之後,第二年遁甲先生會在演武場上布置出陣法,將演武場整片地界化為一個整體。
第三年凝器師傅將在龍脈下溫養兩年的材料取出,每日子時鍛打一刻鍾,如此一年將龍骨鍛好,再安放在龍脈之處,這樣一座演武場才算建成。
曆經三年才能建造出一座演武場,這樣的演武場價值在百萬金以上,而且並不是建造好就安然無恙了,之後每一年還會花上二十萬金進行維護。
這種花費對於尋常人家是一筆天文數字,須知一金都已經夠一戶三口之家一年之用。
但演武場畢竟是修建給大眾用的,人們每每隻需花上四文錢就能在演武場中待上半個時辰,演武場上無處不在醍醐紫氣會時刻滋養著場中人們的體魄,時常待在演武場上,不僅很少生疾病,就連力量都會比人大很多。
“混元樁功講究的是頭易正、肩易順、胸易出、腰易穩、膝易曲、手易抱、脊骨直,你們看我的動作。”武服女子高聲道,隻見她身子微微起伏,彎曲的背部挺直,脊椎因為突然間的挺直,骨頭摩擦發出一陣又一陣的聲響。
那聲響低沉,不似普通骨骼在體內相撞的聲音,更像是悶雷在體內炸響。
若是有境界高深的武者見到此一幕,心中都會誇讚一聲:“好一幅鐵骨。”
正所謂鐵骨錚錚,這個詞語不僅形容著一個人的誌氣,更是表明著此人的修為,脊椎成鐵,甚至比鐵還要硬一些。
“哇。”
孩童們眼中滿是驚歎,看著眼前的武服女子,更有膽大的人詢問著女子:“李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能像你一樣?”
“習武先站三年樁,你們要想這樣,還得站上三年這混元樁才行。”李燕嘴角溢著微笑,她的工作便是教會這些孩童修煉。
孩童皆是心思活泛之輩,教他們習武,需要的便是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