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又是個極好的天氣,壽康宮內一派寧靜祥和,皇後和眾嬪妃由內侍引著按著各自位分井然有序的步入壽康宮給太後請安,太後因著身體康泰,少了病痛,心情也跟了好了不少,周圍鶯鶯燕燕,環肥燕瘦的坐了一大屋子,宮中的老太妃亦陪坐聊著家常理短。
宮女端茶侍水,皇後輕抿了一口笑道:“今兒喝的是什麼茶?聞之令人沉醉,飲之清冽爽口,倒與素日的茶不同。”
太後笑道:“這是如意製的茶,裏麵又加了些花兒草兒的,哀家也不知道這些藥理,反正哀家飲了兩日,連眼睛都跟著明亮起來。”
太妃附合道:“怪道這兩日見太後精神矍鑠,目清色潤,原來是飲了這茶的緣故。”
舒妃眉眼裏斂著柔順的笑意,輕啜了一口立時讚道:“果真飲著味道極好,沒有尋常茶的苦澀,卻保留了茶的清香,今兒臣妾可算沾了太後的光了,也得了這口福。”
太後笑道:“既然你們都覺著好,哀家就讓如意多配些,趕明兒各宮裏都賞賜下去讓大家都得了口福。”太後回頭又拉了如意的手輕輕拍道,“這孩子好處遠不至這些,哀家越瞧著越是喜歡,不僅哀家喜歡她,連平陽也喜歡她,她可不是投了我們母女的緣分了。”
如意忍不住笑道:“臣女能蒙太後垂愛可是臣女前世修來的福分,這兩日,臣女待在太後這裏,人也胖了氣色也好了,焉知不是太後這裏養人?”
太後慈愛笑道:“既然哀家這裏養人,那你待在這裏可不許走了。”
皇後聽太後之言很是刺心,她斜斜睨了如意一眼,隻見她梳著垂練髻,髻上以紅絹束之,又配了珠翠,皇後定眼一看,那珠翠上的兩粒珍珠卻是東海明珠,雖然那明珠隻有黃豆大小,但卻是最稀有的鮫人紅淚。
《搜神記》裏有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這沈如亦戴著的兩顆珍珠正是此珠。
太後平常都舍不得將鮫人紅淚拿出來賞人,不想竟賞給了沈如意,又見太後待如意親昵模樣,竟不像個外人,倒像個嫡親的孫女似的。
皇後小指上的紫金嵌紅珊瑚護甲輕輕在桌沿上扣了兩扣,發出細微的嘟嘟聲,她笑了笑道:“俗語說‘各人有各人的緣法’,想必如意在入宮之前再想不到太後這麼疼他,不過如意這孩子的確是個有心的,怨不得太後疼她。”她頓了頓,臉上帶著甜靜笑意話鋒微轉對著太後道,“臣媳怕是太後的心願要落空了。”
太後疑惑道:“此話怎講?”
皇後歎息一聲道:“臣媳聽聞寧遠侯的史老太太身子骨不大好,如今連床都起不來了,如意不僅醫術高明還有孝心,這會子必是歸心似箭的想要回府替她祖母醫治,何況像如意這樣配人疼的孩子,史老太太必是喜歡的緊,太後素來仁慈,斷不忍心叫她祖孫分離,所以臣媳說太後想要留住如意的心怕是要落空了。”
如意臉上掛著寧和微笑,心中卻冷然,皇後既然知道老太太得了病,也必會花心思打探到老太太與她勢同水火,其實皇後打探她侯府消息何其簡單,大夫人就是最好的傳聲人,她再不能說話,但會寫,就算她不能寫,她身邊的人也會將消息遞去。
如今皇帝還沒下狠手誅殺慕容家,不過是因牽一發而動全身,瑞親王正在招兵買馬,以防慕容家狗急跳牆,聯合平南王謀反,到時又是一場生靈塗炭,沒有八九層必勝的把握,皇上不會輕易出手,但會做好萬全準備,目前他隻在暗中消然瓦解他們的勢力和兵權。
如意見皇後此時在太後麵前搬出老太太,表麵上體恤她和老太太祖孫分離,實則用心險惡,誰不知道她沈如意是天縱福星,醫術更是超越宮中一幹禦醫,連最棘手的鼠疫都能治得好,怎會不治不好老太太的病,任由老太太日日躺在床上瘋癲,擺明了就是說她不想給老太太治,這可是大不孝的罪名。
如意正想著,衛妃卻淡淡道:“皇後剛還說‘各人有各人的緣法’,怎麼這會子不懂這意思了,如意能入太後青眼,卻未免能入史老太太青眼,況且壽夭天定,乃是個人的造化,皇後當誰都能像太後這般福澤綿延,壽祿雙全的。依臣妾的小見識,太後是咱們天縱國最尊貴的女人,福壽又豈是她人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