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秦府座談(1 / 2)

傍晚,戶部尚書秦正府中,楊耀宗,秦正,兵部尚書左秋堂三人正圍坐在放滿豐盛菜肴的圓桌前把酒言歡。

秦正舉杯道:“我與左兄早就想宴請楊賢侄,去南宮府找你,郝管家你入住宮內為皇太孫授教,昨日在道恩寺老夫便想找機會邀請楊賢侄,可楊賢侄又一直在皇上身側,昨日從雪瑤那裏得知楊賢侄與我兒海舟交好,老夫便讓海舟代為邀請。還請楊賢侄見諒。”

楊耀宗急忙起身謙恭的道:“秦大人這是的哪裏的話,侄也早就想拜訪二位大人,起來還是侄不懂事了。竟然勞二位大人相請。侄真是受之有愧。那日在道恩寺還要謝謝秦大人提醒。侄就借秦大人的酒先敬二位大人。還要請二位大人見諒才是。”完楊耀宗一口將杯中酒飲下。

楊耀宗落座,秦正與左秋堂點點頭笑著將杯中酒飲下。

左秋堂微笑道:“怎麼樣秦兄,雖咱倆沒有與楊賢侄接觸過,但我就楊賢侄的性子與南宮戰那老家夥不一樣吧。與南宮戰那老家夥認識二十幾年,就沒聽他過要拜訪咱們二人的話。哪次不是咱倆親自找上門去的。楊賢侄在昨日在道恩寺的表現可是嚇壞我們幾個老家夥了。那簡直是卓爾不群經緯地啊!怪不得弘道大師會出,能度化他的人就是國之脊梁。而且今日關於昨道恩寺生的事情傳的是沸沸揚揚,皆是傳頌楊賢侄美名的。我記得前些時日,楊賢侄作的那七夕之詞就名聲大噪,再加上昨日之事,楊賢侄可真是要名聲鵲起聲名顯赫了。”

這位左丘堂大人話如開機關槍,不僅語快,還聲音響亮中氣十足。

楊耀宗有些不好意思謙虛的道:”侄隻是運氣好些吧。侄可不敢稱國之脊梁,侄初入仕途,雖僥幸能得皇上賞識封為太孫太傅,但要向二位大人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後還要請二位大人多多賜教才是。“

秦正欣賞的看著楊耀宗道:”賢侄莫要謙虛了。早些時日,皇上將你提出的火耗歸功與土地國有的想法都與我二人了。還有你研究那新式作物,聽不僅產量高,而且可以充作主食用。我二人剛一聽,都驚呆了。我與左兄在朝為政二十餘年,一步一步到今的位置,卻是沒有想出什麼好的推陳出新,利國利民的新政。實是有些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了。賢侄提的那火耗歸功推行起來倒是好辦,但土地國有這個新政就比較難辦了。但若進行政策試行的時候,我與左兄會全力支持賢侄你的。不過賢侄還是不要操之過急,如今皇上身體每況愈下,皇太孫又年幼,實在是不好再大刀闊斧頭的進行改革。再有現在內憂外患,先穩定朝政才是根本。“

楊耀宗認真嚴肅的點點頭道:”秦大人的有理,其實侄也隻是提出這個想法,沒有現在就要覲見實施的想法。“其實楊耀宗當初提出火耗歸功與土地國有這兩個新穎的新政,也隻是想讓皇上對他另眼看待,覺得他是個可用的人而已。並沒有想拿出來真的去推廣。正如秦正所言皇上身體每況愈下,皇太孫又年幼,如若大刀闊斧的去改革實施新政,所最先受到利益波及的就是朝廷百官。而現在穩定朝政才是根本。所以他也隻是提過一次就不再提起新政之事。

秦正與左秋棠皆是很讚賞的看著楊耀宗,年輕人有才學,美名廣播,可以做到不驕不躁不急功近利,實屬難得。

左秋堂微笑直言道:”南宮戰還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可惜我隻有一個女兒已經與皇太孫訂下婚事。要是再有個女兒定要讓她嫁給賢侄,管他南宮戰怎麼想。誒?秦兄,我看雪瑤那丫頭,在楊賢侄沒來的時候,一個勁的跟你講賢侄的事情,還講的那麼神采飛揚的樣子。還纏著你我講楊賢侄在道恩寺的事情,是不是雪瑤看中楊賢侄了啊!丫頭大了不中了留啊!哈哈哈哈!“

秦正咳咳咳的咳了幾聲。沒好氣的看了左秋堂一眼,又看著麵色尷尬的楊耀宗道:”賢侄莫要聽你左伯父開玩笑。他啊就是這個為老不尊的樣子。“

楊耀宗赧然道:”侄很榮幸能得兩位大人賞識,而且侄也知道當初家父的事情,兩位大人沒少費心勞力的奔走幫忙。才讓家父免於死刑,侄能有今皆靠家父的悉心教導,所以二位大人不僅是家父的恩人,更是侄的恩人。侄在此叩拜二位大人!感謝二位大人對家父的救命之恩,對侄的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