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啦,諸葛亮,很亮,亮堂堂,就是很明白,很聰明的意思。就是說三個臭皮匠一塊打商量,想出的辦法也很高明。”何必升重重地抹了一把汗。如果真的告訴他們諸葛亮是個人,不知道還要費多少口舌來解釋。不過說出後他又後悔了,為什麼不說“三個臭皮匠,頂個何必升”這樣不是更清楚嘛,還不用解釋。
言歸正傳,何必升終於可以談戰爭形勢了,把昨晚看的那些戰報,融彙分析了一番,又把天下大勢和各方製衡情況解釋了一下,眾人都以為很對,個個都佩服。更加上他用了那麼大的力氣來解釋一些大家都不懂的思想和名詞,眾人早就佩服得不得了了。
雖然不懂,但還是很佩服,因為不懂,所以認為別人大概是都懂的,而大家都懂,就自己不懂,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呀,於是隻有不懂裝懂,崇拜懂的人才是出路。
何必升見大家都信服了,這才接受任職書。那裏女主見他如些有才識,更是對他生出無數好感來。
何必升最後根據自己的部署,要求大家盡快趕回楚國邊境的重鎮良墨去。這樣有利於穩定軍心和民心。事不宜遲,眾人或是快馬或是乘車向良墨而去。女主與何必升各騎一匹馬。
到了良墨,果然軍心渙散得很,都在說女主逃亡了,國家要亡了。
見女主一出現,眾人心思稍稍安了些。
於是集結兵馬,準備向郢都前哨雨郡進發。士兵好征集,可馬是個問題。沒有馬行動緩慢,很是問題。
大家都來找何必升,有的說越人有一萬戰馬,一萬精騎來去迅速,所以才能取勝,如果楚國不能湊齊一萬騎兵,隻能是吃虧。
何必升心想要是有幾輛大卡車就好了,裝起士兵開赴前線,又快又省力。正想著,為什麼不能做一些自行車呢?於是便拿來紙筆,畫起了草圖。
原來良墨本是墨家的大本營,最多墨家的能工巧匠。隻要把原理搞正確,又有圖紙,相信沒有做不出來的東西。
正想著,女主進來了。問他在做什麼?說著盛上湯來要喂與何必升喝,看她那嫵媚,真讓人憐愛。
何必升不敢多想,接過碗來,自己吃。那裏女主拿過他的草圖來看,問,“這是什麼?是車嗎?”
何必升說,“女主好眼力,認得這是車。”
“既是車,為什麼兩個輪一前一後,這怎麼行得穩呢?”
何必升當然不好說,這是自行車,是未來常見的代步工具,於是說,“我們的車輪子一左一右,雖然穩當,但是要靠牛馬來拉。我的車一前一後,人就可以坐著走。”
女主驚訝道,“那不是比馬還好,可要喂食?”
“都是木頭做的,不吃草料。”
“這前麵的是什麼?”
“是把手,可以轉方向用的。兩隻手握住這裏。”
女主很高興,“可以用來打戰嗎?”
“當然,就是用來打戰的,人坐在上麵可以和馬一樣快。”
女主不解了,“兩隻手拿著前麵的把手,那怎麼拿武器打戰呢?”何必升一聽有道理,放下碗,“說得有理,再改進一下。”說著拿起筆來,再後麵又加了兩個輪子,並兩個座板。
“這樣就行了,四個輪子,坐三個人,前麵一個管方向,後麵的踩踏板,中間的拿武器打戰。行車時,三人一起踩,就更快了。”
女主看了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拉著何必升拿著草圖去找墨家子弟。
墨家子弟原是能工巧匠,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出的。看了何必升的圖紙和他的解釋,一下子就明白了怎麼回事,還誇何必升,“先生真是高明,這樣機巧的東西都能想得出來。”
不下一天,墨家子弟們做出了樣品。何必升首先騎著它滿城裏轉,果然是墨家天下能工,用些木頭,居然做出了自行車。當然是相當笨重粗大的,肯定不能和現在的鋼塑自行車相比。不過何必升還是很興奮。
滿城裏見了這怪物件,都圍著看,有的嚇得躲在門後瞧,以為是什麼怪物。何必升又找了兩個看起來機靈的士兵要試騎,三個人踩著這木頭車飛也似的快,看得女主高興地像孩子似的跳。那些大臣們也跑出來看,都說馬都沒有這麼快。
看著木頭車在巷子裏穿來穿去,比戰車方便多了。
何必升又對木頭車提出了些改進意見,然後叫墨家子弟加緊趕造。又找來些強壯的士兵教他們騎木頭車,訓練他們怎麼配合作戰。原本軍心渙散,現在見有了這新式武器,個個都士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