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背景
這一章將討論外墊壓的局限性,並介紹備選手術、氣體手術或玻璃體切除術聯合氣體手術的適應證。
12.2外墊壓的局限性
12.2.1因為裂孔的位置或大小
後部裂孔
這些裂孔限於後極部的環形區域,在一組連續的脫離病例中占視網膜裂孔的作,最多到2%。墊壓位於後部的裂孔比用眼內氣泡頂壓有更多的並發症。
在這種情況下,氣體頂壓可能是選擇的方法;不需要初期玻璃體切除術。
在不同緯度的一組裂孔
在不同緯度的裂孔可用外墊壓治療。不過,當一個墊壓與另一個相互幹擾時,或在不同緯度的裂孔超過鞏膜袋的範圍時,就發生了局限性的問題因此,墊壓必須安置準確,不應比需要的大,以減少墊壓互相幹擾的危險或大而且很靠後墊壓的並發症。因此,熟練的間接檢眼鏡技巧和脫離裂孔的準確定位是重要的。
眼外手術並發症最少。
可選擇的手術,如眼內氣泡(注氣的視網膜固定術)或氣泡聯合先行的玻璃體切除術,有較多的並發症。如下一章要討論的有較大PVR的危險,氣體手術後4度~6度,玻璃體切除術後11.5%;更多的需要再手術,氣體手術後19度~26度,玻璃體切除術後24.57度。
大於70度的裂孔
對70度~180度範圍的裂孔,沒有先行玻璃體切除術的膨脹氣體手術是值得一試的,因為結果良好。
當治療大於180度的裂孔,或在一些治療大於90度的裂孔時,氣體手術聯合先行的玻璃體切除術。如果還必須展開一個巨大裂孔的翻轉後瓣,就需要用重的過氟化碳液體作為工具,雖然用小氣泡操作可能就夠了。
12.2.2因為玻璃體牽拉
對裂孔的過度局部牽拉
這代表要麼是裂孔開始已被節段性墊壓閉合,而以後再脫離(沒有通過增加環紮再複位可能性的脫離),要麼是由於對裂孔的過度牽拉原本就沒有被外墊壓閉合。氣體手術沒有幫助,相反它可能加重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采用玻璃體切除術可解除局部的過度牽拉。當然,很少發現過度牽拉;在一組752例孔源性脫離中少於。
玻璃體對視網膜的廣泛環形牽拉
在玻璃體切除術出現以前,廣泛的環形玻璃體牽拉是環紮的適應證。如果牽拉不廣泛,視網膜可能已由眼球的縮窄而附著。不過,縮窄不應大於15%,因為更大的縮窄帶來循環障礙的邊緣性並發症,這會威脅以後的視功能。
在原發性脫離中,玻璃體牽拉通常是輕微的。當存在時,傾向局限於1~2個象限,表現為星狀皺褶。如較早討論的,在這些脫離中值得先試行外墊壓術,你可回想,在一組107例連續的脫離中,有16隻眼伴PVRc1或c2。在另一組695例連續的脫離中,72例經選擇的脫離有中度PVR(B級22隻眼,C1或C2級50隻眼)在墊壓裂孔後79%視網膜複位,86%在2次塑;壓手術後複位。
12.2.3因為屈光介質混濁
玻璃體積血
麵對孔源性來源的玻璃體積血,雙眼包紮和病人頭抬高後,可能使屈光介質透明,即使引起視網膜觀察不理想,通過熟練的間接檢眼鏡檢查加上前部視網膜頂壓,可以找到裂孔或確定脫離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