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很快就端著一個大盤子過來,裏麵放著三五個乘著湯水的小玉碗。中年人端起一個碗,卻被嚴冬一把奪了過去,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老哥,你這解酒湯味道有些清淡。”
“廢話,那是漱口水。”
小太監帶著太子等人來到太液池邊,隻見一艘小畫舫在湖中搖曳,畫舫上的簾子全部掀起,可以看到四道人影坐在一張桌前。
太子想上前問安,卻被小太監拉住,示意他不要喧嘩。
這時,中年人開口問道:“修行為何物?修道盡頭是否有長生?是否能齊天?長路漫漫,上下求索,但所求究竟是什麼?能求出怎樣的結果?”
嚴冬盤坐在對麵,上半身挺直,這份認真勁讓贏晴雪都感覺有些陌生。他開口說道:“修行賦有言:欲親天地理,修行路始開。所謂修行,不過是探究天地規矩,洞察天地大勢之舉。長生不可期,齊天乃妄言。一切法理皆在人間,人看天是天,看地是地,看理是理。人力有時窮,沒有人可以洞察一切天地之理,修道盡頭不過是壽終正寢!”
這一番話頓時讓在場所有人都不平靜了起來,沒有人會相信藏書樓的人會引用修行賦來作為例證,這種哄三歲孩童的兒歌怎麼可以作為依憑?
中年人說道:“修行賦不過市井兒歌,怎能當真?修行真諦千百萬年無人可以道明,怎能憑一曲兒歌定論?”
嚴冬拍案說道:“此兒歌不同!萬年前燧人祖先有言,修行賦可傳世萬萬年!這不是妄言。”
之後嚴冬將張大河和向萬夫的原話搬了過來,讓所有人都停止了爭議。使人們真正重視起了這首一直存在卻不被世俗重視的兒歌。
到了後來,所謂的討論變成了嚴冬一個人的演講:“佛家講求超脫,超脫己身、超脫世俗,無非隻是跳到紅塵之外冷眼看人間。儒宗講述仁德和禮,無非就是規範,使人真正地成為人,成為人中人!佛宗是從外向內看人間,儒宗是從內向外看人間,不論怎樣,都繞不開人間二字。所以修行之路在人間,天地之理在人間!”
話音落下,一片肅然,在場眾人呆若木雞。人人都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竭盡所能消化著嚴冬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
“好!”最先反應過來的居然是那名黑衣小太監,扯著尖細的嗓子為嚴冬鼓掌叫好。然後才發現隻有自己一人出聲,縮了縮脖子退到後麵。
被小太監驚醒,人們才回過神來,頓時呼喝聲叫好聲連成一片,有許多人不甚理解,但總覺得嚴冬的言論新奇,別出心裁,值得鼓掌叫好。
嚴冬看了看那名小太監,然後說道:“這小子悟性不錯,我看得出來他剛才是真的有感而發,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能這麼快接受我這驚世駭俗的思想,這是個人才!”
中年人說道:“怎麼樣?要不讓他給你當徒弟吧?既然剛才那樣驚世駭俗的思想你都有,想必收一名年齡和你差不多的小太監做徒弟,你不會拒絕吧?”
嚴冬搖頭說道:“我現在是藏書樓的人,收徒弟我說了不算,樓主說行那就行。畢竟收一名徒弟等於藏書樓多一個人,我可不敢擅自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