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雌虎霹靂產子 老猿寶山渡厄(1 / 1)

話說開唐,有一洞天福地,名曰花果山。山中有一老猿,名曰孫悟空,因保如來佛弟子金禪子,一路護法終成正果。遂將帳下萬千餘眾狼蟲虎豹,七十二洞妖仙洞主留在這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此山中,彌猿妖仙,因那孫悟空英雄蓋世,皆盡得了造化。地曹的生死簿已無七十二洞洞主之名,後又分享了一萬年一熟的蟠桃,八卦爐中的仙丹,俱與天地同壽,竟將這花果山也打造的如一處仙境,全不理他哪朝哪代,誰是人王。隻在年中八月十六日,拜那孫悟空,感這得長生之恩。此山花果勝多,青山碧水,七十二洞,洞洞相連,類族群居,鄰裏和眭,俱是那千年的老友,府內的長客。每日裏新茶舊酒,令果時蔬,花香沁洞府,清流濯塵垢。自在逍遙,無拘無束,日日聚樂不題。

這七十二洞妖仙,自猴王成佛,也不敢在人間造次。隻因大凡與天同壽者,或是世上道德君子,或是禪林禮佛高僧,獨有此七十二眾,陰陽差錯之間得此厚福。如此山妖眾或有差錯,引得地曹十王舊事重提,要轄此七十二眾,豈非造化成空,又要受那三界輪回之苦?故妖仙們雖不似那人間天上,定章立法,卻也不犯眾戒,隻見得:

春采新芽泡綠茶,

夏納清涼山徑中,

秋啖百果對月飲,

冬撫瑞雪讚青鬆。

隻把那人間哲論詩書,傳世兵法藏於洞府之內,天上佛經道法、典籍天書論於淺談之中。天帝人王,西方佛祖,俱已忽略這一片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真是:

春華秋實知足長樂,仙樂飄飄勝似蓬來。

此番經年。

一日,晴空一個霹靂,虎仙洞府內震出一道龍痕。原來虎仙本已修正道,與那鹿仙日夕相對,談古論今,其間事事皆通,隻對那人世情緣參也不透。擇日,虎仙化一白衣秀士,在人間化了幾部傳世的情緣故事,回到洞府與鹿仙細細品讀。其間又有人妖相戀,又有人狐相戀,又有一見傾情,又有報德報恩,又有海誓山盟,又有夙世姻緣,隻是讀到一塊頑石與一株仙草的故事,虎仙鹿仙頓生煩惱。妖仙本無人性,似人間至人,修道易精易通,如今二仙生出情根,故生煩惱。日久,虎仙暗結仙胎,今被霹靂動了胎氣,竟誕下虎子。小虎哭聲振天,哪裏瞞得妖眾?先是通臂猿到了虎府,見洞府裂一道龍痕,遂歎:

“花果山莫非又有一趟造化?想當年那猴王出世也是驚動天地,一眾不知是福是禍,卻是我等無端與天地同壽,卻時至今日也名不正言不順。今此子臨世,入在虎府,霹靂龍形,想是又有一番大造化。今爾私育仙種,隻怕我等這神仙日子,也必受牽連。”

話音未畢,隻見那悟空一身袈裟,足踏祥雲,身罩金光,騰空而至。眾妖仙見如許氣派,竟不似故人,亦不敢上前。悟空何等心明,知是這一身現已無有妖氣,便與眾妖仙有了間隙,於是搖身現了妖相。傾刻眾妖仙便舉杯推盞如舊,稱兄道弟似前,一話那千百年之奇遇,江湖內之怪談。全無佛之救世,妖之殊途。話間天色向晚,悟空見機提起佛祖之托,遂問妖眾:

“隻記得我這寶山有七十二洞,類族群居,鄰裏親近。今聞爾等將有一劫,天庭待擬罰令。為爾等免遭其難,故先來一步。一來保我故人,一來也渡你們修個正果,日後與我老孫同去那佛境,免受天地之氣,四時之劫,何如?”

眾妖仙感激不盡。

“隻是素知我寶山七十二洞主,今我佛如來囑我渡七十三人,卻不知藏何玄機?”

通臂猿歎道:“此子造化。今虎仙產子,霹靂龍形,我眾不知是福是禍,卻原來福禍同行,想天庭待擬罰令定因此事。”

悟空頓悟。“原來是虎仙造業。罷,也是命中有此一劫,想爾等此山中千百年之久,不妨也入世一遭,或做他個道德君子,或做他個蓋世英豪,或修他個禪林高僧,也得個大光明,做個自由人,不枉這天地同壽之身,困於林野方寸之地。”

通臂猿道:“卻不知應在何年何月?”

“天地自有造化,爾等這天造地設的仙山,也待有變化。隻在那物換人非之日,鬥轉星移之時,屆時天降紫雲,地生瑞氣,爾等不須猶疑。”

“不知行程幾何?”

“行程隻在心裏,不在腳下。爾等長居這世外仙山,卻不知人間已幾番轉化,不知那朝人王,輕我佛法,不聽教化。爾等此番行走人間,要將山間參悟的正道、佛法在世間弘揚,振救世人,或是迷途引渡,或是以身教化,便是行程。”

天色已暗,悟空化了法相西去,眾妖仙山間敘談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