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異經》載:天雞者,北海大鳥,其高千裏,左足在海北邊,右足在海南邊。其毛蒼,其嘴赤,其腳黑,以鯨魚(這是神話中的鯨魚,和現實中相類,但更誇張)為食。震動翅膀飛翔時,聲音如雷如風,震動天地。
《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裏。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則鳴,群雞皆隨之鳴。下有二神,左名神荼,右名鬱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得而煞之。
西漢初期,韓嬰《韓詩外傳》中謂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有詩讚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