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1 / 1)

父親皇太極

母親孝莊文皇後

妻子:廢後,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皇太後的哥哥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和順治皇帝是姑表兄妹。順治八年八月冊為皇後,因兩人性格不合《清史稿》中記載“上好簡樸,後則嗜奢侈,又妒。”順治十年被廢。

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女兒,是孝莊皇太後的侄孫女,也是順治皇帝侄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康熙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居慈仁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薨,年七十七。

孝康章皇後,佟佳氏,滿鑲黃旗人,都統佟圖賴女,生於崇德五年,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即位後尊為慈和皇太後,康熙二年二月崩,年二十四。

孝獻皇後,董鄂氏,滿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女,生於崇德四年,十八歲入宮,入宮後即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立為賢妃,九月,進皇貴妃(十二月行冊封禮)。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七年八月,薨。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一,追贈孝獻端敬皇後。

貞妃,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巴度的女兒,孝獻皇後族妹。順治皇帝崩後,她即隨之殉葬。康熙帝追封為皇考貞妃。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後的妹妹。順治十一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三十薨。

恭靖妃,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多羅額爾德尼郡王博羅特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恭靖妃;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初三,薨。

端順妃,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一等台吉布達希布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六,薨。

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順治十年七月十七,生皇二子福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寧愨妃;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一,薨。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康熙六年薨,是宮裏正妃中唯一漢人妃子。

此外,順治皇帝有子女的庶妃還有八位,穆克圖氏,一子,八歲殤;巴氏,一子鈕鈕,為世祖長子,二歲殤,二女,分別與六歲和七歲時夭折;陳氏,一子,常寧;唐氏,一子,奇授,七歲時夭折;鈕氏,一子,隆禧;楊氏,一女,下嫁納爾杜;烏蘇氏,一女,八歲殤;納喇氏,一女,五歲殤。(來源《清史稿》)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太子(順治14年立)榮親王(順治18年立)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皇四子榮親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孔四貞,遼東人,隸漢軍正紅旗,生於清崇德七年(1642),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兒。在孔有德死後,她扶梓回京師,受到清廷極度禮遇,被孝莊皇太後養於宮中,還差一點成為順治皇帝的妃子,但最終嫁給了從小定婚的孫延齡,並且一起執掌定南王藩屬數年。吳三桂叛亂時,孫延齡也起兵響應,但孔四貞一直顧念清室的恩遇,力勸延齡反正。孫延齡的首屬兩端導致他被吳三桂派人殺死,孔四貞也被困於雲南,直至三藩平定,才孑然一身回到京師,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