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場:幫助(1 / 2)

母子倆跟著商人來到中國,他們無依無靠。幸好商人是個重情義的人,對他們百般照顧,提供吃住,送他們去學習中文。還幫他們改了中文名字,補了中國國籍。

隻是商人也有家室。在商人的家人看來,這與在外麵養了個小三,還生了兒子沒什麼區別。他家人口頭上說,這是應該的,還人家救命之恩,但心裏很不舒服。因為商人是一家之主,所以沒有敢做什麼。

幾年就這樣過去了,母子倆遭人冷眼,卻忍氣吞聲。一次車禍,商人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事情也就這樣變了,母子倆被塞了幾千塊錢,然後趕出家門。從此過上相依為命的生活。

母子倆用了部分錢租了個小公寓住,幸好之前有學過中文還能交流。為了生活,母親踩車去街上擺攤買菜。艱苦的生活又過了幾年,兒子長大了,開始負責上街買菜,母親則是在家裏做手工,這樣生活才過得好點。

商人性陳,陳雄鋒這個名字就這樣來的,母親叫陳美。

一大早,陳雄鋒自動醒來,做完晨練吃完早餐之後,把午飯裝進飯盒,在陳美的叮囑和目送下,踏著三輪車離開。

來到往常的小道,停車擺好攤位,就坐下小凳子上等。

隔三差五有老顧客來買菜,陳雄鋒不會怠慢。雖然他不會說什麼好話,但也是笑臉相迎。正是因為這些老顧客的幫忙,陳雄鋒每天都可以掙到幾十塊錢。這些老顧客不知道陳雄鋒的故事,可像他這樣年紀的孩子沒有在學校,應該是家裏窮的緣故,出於同情他們總會買點菜。

“城管來了!”有人大叫。

一句話打破了原本有點熱鬧的小道,一些小販趕忙收拾攤檔,一些小販好像沒聽到似的依舊叫賣,陳雄鋒則是把菜蓋住,三輪單車開遠了一點

果然,出現了四個身穿製服的人。帶頭的是一個挺著大肚子的人,肥頭大耳的一副貪官相。他的身後跟著一個尖嘴猴腮的人。離他遠點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和一個十幾歲出頭的男孩。

“趙隊,到了就是這裏。”尖嘴猴腮的男人特意提高聲貝說道,“最近老收到街坊鄰居的舉報,有人在這裏擺攤影響環境。”

“老黃這個可不行啊,要特別整治才行。”那個大肚子的趙隊長,也加大聲音回到。

“那還請趙隊指示!”尖嘴猴腮的老黃裝得正經地說道。

“要用溫柔的方式,別那麼粗暴。”趙隊長裝著領導範說。

“說得對,簡潔明確!”老黃馬上奉承,然後回頭對身後的隊員冷聲道,“老李,小高,聽到了嗎。”

原本默不作聲的,暗地裏憤憤不平的小高忍不住了,正想反駁卻被老李阻止。老黃反而理直氣壯的罵:“尤其是你小高,你可是個新人,你懂什麼,總是亂來!”

小高聽到這話,更忍不住,可還是被老李給擋住了。老李低聲說:“小高,別意氣用事。”

“李叔,都這樣了,你還能忍嗎?”小高真的很想動手。

“你是不是不要工作了!你還得養你生病的母親,難得才找到空閑的工作!”老李低喝。

聽到老李的話,小高想到了生病而無法自理的母親。學曆隻有小學的自己為了照顧她,好不容易找了這份閑工作,要是丟的話,生活不知道怎麼過了。想到這,小高盡力平靜下來。

“怎麼還不行動?”趙隊長催道。

“哦,是的是的。”老黃毫不掩飾,“還沒想明白嗎,回家再想,現在得例行公事!”

“李叔?”小高迷惘得看了一眼老李。

“照做吧。”老李歎了口氣,無奈說。

然後兩人走近道旁的攤檔。攤主見到他們來了,也沒多說,直接掏錢。兩人都是低頭把錢接過,小聲勸說:“你們還是不要在這擺攤了,一個個月下來都不知道要多少錢。”

其實攤主也明白,卻依舊無奈地說:“養家糊口嘛,有一個月下來也能掙一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