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遠行,沿著先祖的足跡(1 / 3)

謹以此文,祭奠行將老去的故鄉。——題記

序章遠行,沿著先祖的足跡

01

公元2013年7月22日,農曆6月15日,大暑。大巴山南坡,鐵峰山脈,鳳凰山緩坡帶,重慶開縣古月鄉梓第村唐家岩。

天剛麻麻亮,李良開打開家門,喚上家狗大黃,借著微弱的晨光,邁開大步往祖墳走去。

走到家門,李良開抬頭西望,遠處的一字梁若隱若現。順著一字梁往回看,大大小小的山梁一道連著一道,高高矮矮,起起伏伏,排列得很有章法,像極了列隊等待檢閱的士兵。

還沒走出房前的地壩,妻子徐小芳追了出來,一邊狠狠地把打開的手電塞到李良開右手裏,一邊輕聲細語地叨叨著:“都快七十的人了,還當自己是小夥兒呢?我跟你說,你那火眼金睛早就不管用了,看個報紙都費勁,還趕啥夜路?”

李良開停下腳步,伸出左手摸了摸妻子花白的頭發。徐小芳往後閃躲了一下,繼續輕聲細語地嘮叨著:“你個老不正經的,多大歲數了?怎麼還毛手毛腳的?我跟你說,這次出遠門,你可得老實點。”

李良開笑了笑,沒有吭聲。他不用看,也不用猜,知道妻子肯定又臉紅了。這個老婆子,過完年就六十八了,還和51年前剛結婚時一樣害羞。

“毛手毛腳”這個詞,李良開再熟悉不過了。從17歲那年喜歡上徐小芳開始,隻要自己做出親熱的舉動,徐小芳的嘴裏準會輕聲細語地蹦出這四個字:“討厭,怎麼又毛手毛腳?”“你能不能老實點?總是毛手毛腳的。”“毛手毛腳的家夥,看我怎麼收拾你…”

想到這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結婚以來第一次較長時間離開相濡以沫半個世紀的妻子,李良開心裏一動,再次毛手毛腳起來,上前一步,展開雙臂,把徐小芳緊緊地摟在懷裏。

這一次,徐小芳沒有閃躲,非常配合地把頭埋在丈夫的胸膛上,可嘴裏還在輕聲細語地絮叨著:“我跟你說,窮家富路,別舍不得花錢。別擔心幾個孫兒孫女,我會照看好他們。早點回來,一個人守著這個家,我害怕…”

“怕”字說了一半,徐小芳有些哽咽,沒再說下去。

李良開鼻子一酸,眼眶一熱,差點流出淚來。他鬆開雙臂,抬起右手摸了摸妻子滿是皺紋的臉龐,狠下心轉過身,大步流星地往祖墳的方向走去。

身後,徐小芳哭出了聲:“路上小心點…”

02

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唐家岩李氏祖墳的選址很有說道:頭枕大山龍脊,臂展東西山梁,矚目遼遠山巒,遠遠望去,很像一把安放穩當的太師椅。

這個地方叫團田,墳地前後都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正前方是一塊略呈橢圓形的水田,團田這個地名就是因此而來。

唐家岩李氏祖墳的規模並不大,陳設也很簡單,甚至找不到一塊墓碑。在並不開闊的地域上,以李良開的祖父李永傑的墳塋為中心,其它墳塋按照男左女右的順序一字排開。

李良開初中畢業,是他們那輩人中的知識分子,是個老黨員,還當了30年的村主任,算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從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尤其是在任時,他總是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對道士之流總是敬而遠之,甚至有些反感。

2003年夏天,也就是城裏人被“非典”搞得人心惶惶的那年中秋節晚上,年過八旬、發須皆白、方圓數十裏無人不知的老道士安名山找上門來,預言十年之後唐家岩李氏祖墳要遭遇劫難,讓他無論如何要想辦法保住這塊風水寶地。

那一年,李良開59歲。當天晚上,一向反感道士的李良開和安名山談了很久。除了祖墳的風水,還談到了唐家岩柏樹梁上的那一長排由祖父李永傑栽種、至今依然挺拔的古柏。

在李良開看來,如果要算風水,唐家岩上那72棵上百年的古柏才是真正意義的風水。正是有了這些柏樹的庇護,唐家岩的李氏家族才得以生息繁衍。

對於李良開的觀點,安名山並沒有予以反駁,而是給出了“都是風水,都要保住,否則對後人不利”的結論,還說他之所以跟李良開講這些,是因為這事不僅關係到李氏後人,還與他安氏後人有關。李良開問他到底有什麼利害關係,安名山卻笑而不答,隻管把玩著長長的白胡子。

當天晚上,對於安名山熱心而神秘來訪的真實用意,李良開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三年後,當安名山的孫子娶了李良開親弟弟的女兒,他才恍然大悟:這個老道士,還真有些先見之明哩。

讓李良開震驚不已的事情還在後麵。

2013年春節後一個月,古月鄉楊鄉長帶著一幫人來到唐家岩,宣布了一條驚人的消息:一條國家電網的高壓輸電線將從唐家岩穿過,還要在此修建一座大型變電站和塔架,附近的土地要全部征用,民房和墳塋要全部搬遷,72棵古柏要全部砍伐。

得知這一消息,李良開驚呆了,半天沒緩過神來。他想起安名山的預言,一陣恐慌從心頭掠過。他很想再找安名山嘮一嘮風水,嘮一嘮如何保住屬於李氏後人的風水,隻可惜這個道士已在五年前去世了。

那一刻,李良開總算看清了自己:入黨42年,當了年30年村幹部,人前人後積極了一輩子,表麵上與眾不同,但骨子裏和村裏的同齡人並沒有兩樣,一樣眷戀土地,一樣相信風水,甚至也有那麼一點點迷信。

尤其是意識到自己年歲已大,隻是一個普通的老農民,不必再顧及這顧及那之後,李良開萌生了一個念頭:動員和帶領李氏族人與鄉政府談判,迫使他們改變高壓輸電線的走向,從而保住李氏家族的老院子、祖墳和古柏。

03

7月22日這天早上,第一次跪在祖父李永傑的墳前,李良開悲從中來,淚流滿麵。大黃不知所措,用頭拱著李良開,似乎想給主人一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