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十五首
送範德孺知慶州①
乃翁知國如知兵②,塞垣草木識威名。敵人開戶玩處女,
掩耳不及驚雷霆。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
阿兄兩持慶州節③,十年麒麟地上行。潭潭大度如臥虎,
邊人耕桑長兒女。折衝千裏雖有餘,論道經邦政要渠。
妙年出補父兄處,公自才力應時須。春風旍旂擁萬夫,
幕下諸將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①德孺,名純粹,元豐八年八月除知慶州。山穀以次年春為此詩贈之。②乃翁,謂範文正公。③阿兄,謂忠宣公純仁也。
次韻李之純少監惠硯
黃公山下黃雞秋,持節恤刑曾少休。小人負弩得開道,
掃葉張飲林岩幽①。相傳有石非地產,列仙持來自羅浮。
酒酣步出雲雨上,南撫方城西嵩丘。林端乃見石空洞,
猛獸奰踞上頭②。鳥道兔迒謀挽致,萬牛不動五丁愁。
道家蓬萊見仙伯,我亦洗湔與清流。探囊贈研頗宜墨,
近出黃山非遠求。乃知此山自才美,物欲致用當窮搜。
迷邦故令成器晚,不琢元非匠石羞。
①汝州葉縣有黃公山。山穀熙寧間嚐為葉縣尉,當迎候之純也。②猛獸奰,借以言石之狀。○仙伯,謂李之純。蓬萊,謂見李於京師也。與清流者,山穀以哲宗初除館職也。黃山,即黃公山,謂前此見石,不知其可為硯材。
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
黃州逐客未賜環,江南江北飽看山。玉堂臥對郭熙畫,
發興已在青林間。郭熙官畫但荒遠,短紙曲折開秋晚。
江村煙外雨腳明,歸雁行邊餘迭。坐思黃甘洞庭霜,
恨身不如雁隨陽。熙今頭白有眼力,尚能弄筆映窗光。
畫取江南好風日,慰此將衰鏡中發。但熙肯畫寬作程,
十日五日一水石。
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
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
太史瑣窗雲雨垂①,試開三馬拂蛛絲。李侯寫影韓幹墨,
自有筆如沙畫錐。絕塵超日精爽緊,若失其一望路馳。
馬官不語臂指揮,乃知仗下非新羈②。吾嚐覽觀在坰馬,
駑駘成列無權奇。緬懷胡沙英妙質,一雄可將千萬雌。
決非廝養所成就,天驥生駒人得之③。千金市骨今何有,
士或不價五羖皮④。李侯畫隱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誤知。
戲弄丹青聊卒歲,身如閱世老禪師。
①太史,當謂子由作起居郎左史之任。雲雨垂,謂如在天上也。②二句言其馴伏如此,必非新自西極來者。③任注:詩意若曰老於中朝之士與來自釣築者,其英傑之氣固自不同,如仗下馬與渥窪之驥也。④言五羖皮已自輕其身矣,而今乃有並不須此價者。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
於闐花驄龍八尺,看雲不受絡頭絲。西河驄作蒲萄錦,
雙瞳夾鏡耳卓錐。長楸落日試天步,知有四極無由馳。
電行山立氣深穩,可耐珠韉白玉羈。李侯一顧歎絕足,
領略古法生新奇。一日真龍入圖畫,在坰群雄望風雌。
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馬人笑之。李侯論幹獨不耳,
妙畫骨相遺毛皮。翰林評書乃如此,賤肥貴瘦渠未知①。
況我平生賞神俊②,僧中雲是道林師。
①翰林,謂東坡也。坡詩雲:“少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言少陵評幹不畫骨,李侯亦不以為憑也。②俊:一作駿。
次韻錢穆父贈鬆扇
銀鉤玉唾明繭紙①,鬆箑輕涼並送似。可憐遠度幘溝婁②,
適堪今時襶子③。丈人玉立氣高寒,三寒持節見神山。
合得安期不死草,使我蟬蛻塵埃間。
①銀鉤,字也;玉唾,詩也。②幘溝婁,高麗城名。③襶,謂不曉事人,山穀以自道也。
戲和文潛謝穆父鬆扇
猩毛束筆魚網紙①,鬆柎織扇清相似。動搖懷袖風雨來,
想見僧前落鬆子。張侯哦詩鬆韻寒,六月火雲蒸肉山②。
持贈小君聊一笑,不須射雉彀黃間③。
①山穀有《猩毛筆》詩,蓋亦穆父高麗所得。②文潛體肥,故有肉山之譏。③黃間,弩名。
次韻王炳之惠玉板紙
王侯須若緣坡竹,哦詩清風起空穀。古田小箋惠我百①,
信知溪翁能解玉。鳴砧千杵動秋山,裹糧萬裏來輦轂。
儒林丈人有蘇公,相如子雲再生蜀。往時翰墨頗橫流,
此公歸來有邊幅。小楷多傳樂毅論,高詞欲奏雲門曲。
不持歸掃蘇公門,乃令小人今拜辱。去騷甚遠文氣卑,
畫虎不成書勢俗。董狐南史一筆無,誤掌殺青司記錄②。
雖然此中有公議,或辱五鼎榮半菽。願公進德使見書,
不敢求君米千斛。
①古田隸福州。②此二句,山穀時為史官,自謙雲爾。
送王郎①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送君以陽關墮淚之聲。酒澆胸中之磊隗,菊製短世之頹齡。墨以傳千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江山萬裏頭俱白,骨肉十年眼終青。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遠別音書少。炊沙作糜終不飽,鏤冰文章費工巧。要須心地收汗馬,孔孟行世日杲杲②。有弟有弟力持家,婦能養姑供珍鮭。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①王純亮字世弼,山穀之妹婿。②任注雲:謂道義戰勝,胸中開明,乃曉然見聖賢用心處。
送鄭彥能宣德知福昌縣
往時河北盜橫行,白晝驅人取城郭①。唯聞不犯鄭冠氏②,
犬臥不驚民氣樂。隻今化民作鋤耰,田舍老翁百不憂。
銅章去作福昌縣,山中讀書民有秋。福昌愛民如父母,
當官不擾萬事舉。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虛席十四五。
不知諸公用心許,魯恭卓茂可人否。
①取:一作入。②冠氏縣,屬大名府,鄭由冠氏遷福昌,故稱之曰鄭冠氏,猶稱王元之曰王黃州,稱範德孺曰範慶州,稱孫賁曰孫陽翟耳。
雙井茶送子瞻①
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
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①雙井,在洪州分寧縣,山穀所居也。
和答子瞻
一月空回長者車,報人問疾遣兒書①。翰林貽我東南句②,
窗前默坐得玄珠。故園溪友膾腹腴,遠包春茗問何如。
玉堂下直長廊靜,為君滿意說江湖。
①山穀時病目,故雲。②東坡《謝山穀饋茶》詩雲“明年我欲東南去”,故雲。
子瞻以子夏丘明見戲聊複戲答
化工見彈大早計,端為失明能著書。邇來似天會事發,
淚睫見光猶隕珠。喜公新賜紫琳腴,上清虛皇對久如①。
請天還我讀書眼,願載軒轅訖鼎湖②。
①對久如,謂奏對久之。《詩箋》曰:丞然猶言久如也。②軒轅,謂神宗,時山穀修《實錄》,故雲。
省中烹茶懷子瞻用前韻
門井不落第二①,竟陵穀簾定誤書②。思公煮茗共湯鼎,
蚯蚓竅生魚眼珠。置身九州之上腴,爭名焰中沃焚如③。
但恐次山胸磊隗,終便酒舫石魚湖。
①文德殿東上門之東有井,絕佳。②陸羽,複州竟陵人,著《茶經》三篇,以廬山康王穀水簾為天下第一。③謂眾人爭名於烈焰之中,東坡則以水沃其焚如之焰也。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
校經同省並門居,無日不聞公讀書。故持茗碗澆舌本,
要聽六經如貫珠。心知韻勝舌知腴,何似寶雲與真如。
湯餅作魔應午寢,慰公渴夢吞江湖。
常父答詩有煎點徑須煩綠珠之句複次韻戲答
小鬟雖醜巧妝梳,掃地如鏡能檢書。欲買娉婷供煮茗,
我無一斛明月珠。知公家亦闕掃除,但有文君對相如。
政當為公乞如願,作箋遠寄宮亭湖。
戲呈孔毅父
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文章功用不經世,
何異絲窠綴露珠。校書著作頻詔除①,猶能上車問何如。
忽憶僧床同野飯,夢隨秋雁到東湖。
①山穀以元豐八年四月為校書郎,元祐二年正月為著作郎。
謝黃從善司業寄惠山泉①
錫穀寒泉橢石俱②,並得新詩蠆尾書。急呼烹鼎供茗事,
晴江急雨看跳珠。是功與世滌膻腴,令我屢空常晏如。
安得左清潁尾,風爐煮茗臥西湖。
①從善,名降,一名隱。②橢,音妥,圓而長曰橢。橢石所以澄水也。
以團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
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張子筆端可以回萬牛。自我得二士,
意氣傾九州。道山延閣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
貝宮胎寒弄明月,天網下罩一日收。此地要須無不有,
紫皇訪問富春秋①。晁無咎,贈君越侯所貢蒼玉璧,
可烹玉塵試春色。澆君胸中過秦論,斟酌古今來活國。
張文潛,贈君洮州綠石含風漪,能淬筆利如錐。
請書元祐開皇極,第入思齊訪落時②。
①元祐元年十二月,試太學錄張耒、試太學正晁補之,並為秘書省正字。所謂道山延閣,所謂此地,並指禁省館閣言之也。②思齊,指宣仁太後,紫皇及訪落並指哲宗也。
次韻答曹子方雜言①
酺池寺②,湯餅一齋盂,曲肱懶著書。騎馬天津看逝水,
滿船風月憶江湖。往時盡醉冷卿酒③,侍兒琵琶春風手。
竹間一夜鳥聲春,明朝醉起雪塞門。當年聞說冷卿客,
黃須鄴下曹將軍。挽弓石八不好武,讀書臥看三峰雲。
誰憐相逢十載後,釜裏生魚甑生塵。冷卿白首大官寺,
樽前不複如花人。曹將軍,江湖之上可相忘。
舂鋤對立雙鴛鴦,無機與遊不亂行。何時解纓濯滄浪,
喚取張侯來平章④,烹茶煮餅坐僧房。
①曹輔,字子方。②山穀在京寓居此寺。③冷卿,如稱祠部為冷廳,廣文為冷官之類,謂光祿卿也;或雲冷姓也。④張侯,似是張仲謀,○首五句山穀自敘近狀,時持戒律甚嚴,故有齋盂之句。“往時”以下八句,山穀昔在冷宅始知曹之名。“誰憐”四句,敘與曹相遇時曹貧而冷,亦不如昔矣。末七句招曹偕隱。
次韻子瞻武昌西山①
漫郎江南酒隱處,古木參天應手栽。石坳為尊酌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