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思源拜師(1 / 2)

河南道,宿州府。十年九旱,餘下的一年澇。造就的民風簡樸,性格剛毅。各村多自挖池塘蓄水,養鴨,放魚,種藕。每到盛夏荷花綻放。席坐於楊柳蔭下,池塘畔邊,好一片光色。

那年七月,李思源隻有六歲,隨母親王坤影回娘家蔡橋集探親。這蔡橋距宿州不過二十餘裏,所以每年都來六·七趟。思源很頑皮,那真是上樹捉鳥,下水抓魚,街上趕狗,院裏攆雞。馬車是租西關馬大叔的,李母不讓思遠打擾趕車的馬大叔。他隻有在左右車窗間轉換。車趕得很慢,鄉路不比官道。搖晃在所難免。李母怕思遠摔跤不斷數叨,他笑著點頭答應,卻不消停。他娘看罷輕笑:“你就隻會笑。”便由他去了。

用了大半個時辰,來到王坤影的娘家門前。外公王虎,時年六十有一,家道小康。早年坐過鏢師,善雙刀。祖傳“千鈞刀法”十裏八村算一號人物。外公有二子一女,大舅王坤鎮,他娘王坤影,小舅王坤寧。二位舅舅都耍八斤雙刀。他娘不喜武卻也是體健。此時已近午時,應門的是大舅母。思源跳下來就喊:“大舅媽。”“妹妹來家了,都在家呢,思遠快來舅媽抱抱。”思源跳進大舅母懷中,一起進得家門。外公家二進院,主房六間,東西廂房四間。占地六分。蔡橋集除了董員外,就數王家占地最大。

這時大舅小舅也出來招呼。“姐(坤影)”大舅七尺三寸左右,大眼濃密樸實精壯。小舅稍矮,則秀氣偏瘦。“哥,坤寧(大舅,小舅)”娘高興。“來的剛好,正要吃飯,思源,快來姥姥給你洗漱。”“姥姥做的啥,有麻花嗎?”“嗬嗬,娘,這小子就喜歡你做的麻花”姥姥對我說道“多著呢,都給你留著呢。”說著就進了正堂。王家正堂掛著百鶴圖,柳木供台,上放觀音瓷像,香爐,紅燭。房間正中擺八仙桌。大舅母去添置交椅。坤影去廚房取碗筷。主位坐著濃眉大眼,滿麵紅光,酒糟鼻,身高體壯的發色半白的王虎。見到外孫,外公滿眼笑意:“思源,又來了。你家生意還好吧?”我點點頭“這個嗎!還行吧!我爹整天都在算賬。”“嗬嗬,那就好來吃飯”。

用完飯,思源便跑出去玩耍。雖然晌午炎熱,但頑童玩興更高。跑來轉去遛到了池塘邊。突感困意襲來,眼看著池水,眼皮是打不開了。便在樹陰下酣睡,正在做夢吃麻花,突然感覺麵上熱乎乎,濕漉漉。思源努力的張眼瞧看,原來是外公家的黃牛在舔自己。“喔,餓了吧。你等下”思源對黃牛念道。這黃牛被訓的不敢近水。思源曾經在池塘打過荷葉喂它。便在周圍拾起一段枯樹枝,打碎了荷葉,挑上岸,喂黃牛。

江楓四方雲遊或者說討飯各地,也看遍了這大好河山。匆匆逝去五十載。這天路過蔡橋看見思源,看見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像極了月華。心中了然。知道師父說的徒孫找到了。

“小孩,我幫你吧!”思源聞聲望去,身後站在一位矮胖老者,灰衣麻鞋,滿臉褶皺麵露和善。“嗬嗬,老爺爺我會當心的。”我抬頭笑道老人不置可否的拍拍思遠的小腦袋。“小哥兒,你看。”說完老人右手往池塘裏一甩,“砰”一聲巨響,池邊一片荷葉應聲四散,其中一片飛來老人方向。老人伸手一探接住拿給思源。“你可願學?”“啊呀!爺爺你會法術啊!”我接過荷葉笑著對老人道“爺爺,我想學。”“嘿嘿…那好,走去你家。”說著把思源抱上黃牛,問了方向,牽著老牛行他外公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