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又道“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這終南山自古就是山中奇葩。自古文人騷客讚之無數,帝王將相言之不絕,真個如唐太宗所言,是個仙山太宇之地。佛道兩教在此都很繁盛。別的且不說,這終南山自古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佛飛升數不勝數。
正值正月十四,再過一日便是元宵佳節,可山中最大道觀玉清觀卻顯得冷清非常。道觀謝絕遊人香火,你道為何,原來是玉清觀的觀主清玄道長飛升了。說是飛升,若真個飛升了也是好事,大可張燈結彩慶賀一番,但其實卻是修煉時走了差門一命嗚呼了。這要傳出去多丟臉,先別說讓凡夫俗子聽了有傷道尊,讓其他地方的道友聽了有損麵子,關鍵是如果傳到同在一座山上的寺廟裏那可壞事了。人家修佛你修仙,人家成佛你成鬼,不笑掉大牙才怪呢。
玉清觀是江湖上第一修真大派玉清派建的道觀,在江湖上玉清派名氣頗大,而玉清觀的名氣自然也不小了。這些年佛教日漸強盛,道教漸弱,雖然仍專心修道可卻仍免不了人材凋零。已經有五十多年派中無人得道飛升了,而派中輩份最高的“清”字輩隻剩下了兩人,本來把希望都寄托在“靈澤子”清玄身上了,可他又急功燥進,掛掉了。下麵的“靜”字輩弟子一個個心高才短,隻能期待最小輩的“無”字輩的人中能有人才出現了。於是在十四這日,派中元老“靈摘子”清心把眾弟子都叫到了一起,一麵給清玄做法超度,一麵又打算從靜字輩弟子中選出個修行不錯的委以觀主重任,同時也借此機會挑個有靈氣的無字輩弟子隨著自己修煉。
玉清派中他瞧著最順眼的是現在的掌門“明空子”靜慈。但無奈靜慈也已經六十多歲,為人又太老實,絕對不適合當這個觀主。弟子中呼聲最高的是靜慈的師弟“名清子”靜德,四十多歲,人有頭腦嘴巴也會說話,當這個觀主是最合適不過了。不過清心可不大滿意,說這個弟子對武學太癡心,到最後豈不把風氣帶壞了?想來想去心中也想不出個人選來。
給靜玄超度完畢,眾弟子裝著抹了把眼淚,然後就歡喜著齊聚大殿中。大殿名為“玉清殿”,據說是得神仙所賜。玉清殿下,一百四十名弟子外加兩個跑腿打砸的啞巴整齊站成了四列,靜字輩弟子一個個躍躍欲試站在前排,後麵等著混吃混喝的幾十個無字派弟子緊貼身後。掌門靜慈道長喝一聲,眾弟子齊聲響應。“都來全了嗎?”眾弟子齊聲答道:“差一個。”
“誰?”靜慈怒目而問。
“答掌門,無能也。”眾弟子誠懇作答,這個答案日複一日,眾人早就說得習慣了。
靜慈轉身向清心鞠躬道:“師叔,是無能沒有來。”說著臉上起了汗珠,心想,這小子也太托大了,平常也就罷了,今天這麼大的日子竟然敢不來。靜心一直閉目以示威嚴,剛才聽說少一個人心裏已經一咯噔,自己親自宣布派中大事竟然也敢有人不來,於是心裏頓時毛躁起來。修道中人最忌心浮氣燥,在眾弟子麵前可要樹立好榜樣,於是平靜問道:“可是身體不適?”
靜慈答曰:“好的很,前日剛因偷吃酒肉在殿後拉油屎兩坡。”眾弟子一聽都止不住掩口而樂。清心一皺眉,心想這個靜慈說話也忒老實了,象這般話也說出了口。於是忙輕咳一聲,改口問道:“我是說,可是為了悟道而心煩體虛?”
又答曰:“不是,在道場上已經月餘未見其蹤影,倒是前日鴻法寺來人說丟失了佛經五本,疑是他所為。”眾弟子拚命掩著口,無字派弟子一個個捂著肚子了不敢樂出聲。請心的臉一陣大紅,恨不得站起來給靜慈一記巴掌,但好在他涵養很好,於是繼續問道:“胡說!我玉清門弟子偷他們的爛佛經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