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連楊玄感都造反了(1 / 3)

衛尉少卿這個官,有點雞肋。

地方太守怎麼說也是當地的一把手,說一句頂一萬句,算得上是個土皇帝。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扔下舒服的土皇帝不幹,跑去伺候楊廣這麼個喜怒無常的主兒,工作不好幹是一定的。

幸虧楊廣同誌此刻正在忙著征高麗,頭戴紫金冠,身穿黃金甲,腰懸寶劍,前呼後擁,沒工夫搭理李淵。更何況,拉李淵過來是幹活的,不是要找他的茬。

李淵同誌的工作不複雜,不用上前線,也不用拿刀砍人,他隻管後勤保障工作,躲在後方督運糧草、軍械。

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站在遼東的丘陵和原野上,每天看到老百姓趕著大小車輛奔波在路上,他們操著不同的口音,有江陵的,有吳越的,有山東的,有山西的,更不用提關中的,有的能聽懂,大部分都聽不懂,但也無須聽懂,都是沉悶的,悲苦的,思鄉的。

奔波在千裏之外,忍受著刀劍和皮鞭的威逼,顧念著家裏的妻兒老小,沒有人會愉快。

士兵們一批批上前線,一批批帶傷下來,這裏被砍了一刀,那裏掉了隻胳膊。很多時候,他們故意去虐待那些可憐的百姓,似乎就能轉嫁自身的愁苦。

月圓之夜,軍營裏總是彌漫著啜泣之聲。

宇文士及來了。

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是楊廣的禁衛軍統領,而他自己娶了楊廣的女兒,成了炙手可熱的駙馬。

李兄,高句麗能否打下來?

李淵沉默。

陛下這般窮兵黷武,天下黎民苦矣!

李淵依舊沉默。

照此下去,天下必將大亂,大隋朝恐怕要亡啊!

李淵轉頭看看窗外,這兄弟吃錯藥了?難道是釣魚執法?

大亂將興,李兄天縱之才,必將有所作為,而我家和皇室關係最緊密,恐怕最難善終。李兄有良策否?

李淵唯有歎息。

於是,宇文士及又走了。

這是個好人,特別是跟他哥哥宇文化及相比的時候。

突然,探馬急報,楊玄感造反了!就在黃河邊的黎陽城,今天河南和山東交界之處。

李淵大驚,這探馬他自己的親信,信息絕對可靠。

宇文士及難道能未卜先知不成?

楊玄感倘若真的造反,那就是在大隋朝引爆了一顆原子彈。

為何他如此重要?

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僅憑這一點,就足以震驚朝野。

楊素生前是隋朝的軍事支柱,柱國大將軍,一生打過無數勝仗,楊廣能登上帝位,也多虧了這位老兄的鼎力支持。

楊素牛到什麼程度呢?他自己是二品官,而他僅憑軍功,就讓兒子楊玄感也跟著沾光,受封做到了二品官,柱國大將軍。

楊素死後,楊玄感接替了父親的楚國公爵位,很快升任禮部尚書。

楊玄感自己也是能文能武,聲譽傳遍天下,再加上朝野文武百官,大多是老爹楊素的門生故吏,要是他造反了,那可是十二級地震啊!

顧不得那麼多了,畢竟楊廣是表弟啊,先救表弟吧。

李淵立刻麵見楊廣,密奏楊玄感造反的事情。

楊廣的臉頓時就綠了。他完全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天下精銳都集中在遼東前線,關中空虛,東都洛陽空虛,楊玄感造反所占據的黎陽,恰好位於長安、江南到遼東交通線的中間咽喉,切斷了遼東前線與長安和江南的聯係,東都洛陽隨時可能陷落,弄不好老窩長安都會被人給端了。

楊廣的腦子飛速地轉動。

命武賁郎將陳棱進攻黎陽,命武衛將軍屈突通駐紮河陽,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有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率大軍增援進剿。

東都洛陽有寶貝兒子越王楊侗和民部尚書樊子蓋在,估計能抵擋一陣子。至於關中,另一個兒子代王楊侑在,把潼關一封,應該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