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廣有九洲,一洲之地十萬裏,尋常人等莫說跨越,便是想象亦有礙難。
若要說天下之小也不過九洲,大虞上三軍統帥風承昀一紙號令,南人北去,南馬北馳,談笑間擺開戰場三萬裏,喝動壯士九千萬,單憑一己之力硬生生頂住了北方七國聯兵的巨大壓力,舞弄天下於股掌之間,連帶著府上家丁奴仆都沾染了一眼觀天下的浩大氣魄。
是以江山喋血時,屍山骨海堆疊往複,王侯將相走馬觀花,或者一日三捷,或者東進西退,在風府下人眼中盡皆不過上好的故事,下酒逗趣頗為趁頭。門房裏進進出出的執事小廝最先入內通報的不是王爺重臣們的往來帖子,而是來自軍樞處的戰情通報,一則府中各房老爺太太要看,二則各位管事閑話家常欠缺談資,一份通報謄抄三十七份,用紙用墨、遞交秩序都不能錯,是以門房一擴再擴,人手丁員一加再加,如今已是過百人之眾,卻還是不敷使用,京中各府老爺遞交的帖子往往一放就要半個月方能回複。景象之盛,在京中奉為傳奇。
大虞嘉禾十三年四月初九,豔陽高懸,清風酥暖,將近晌午時風府門房待客廳迎來了一位公公,與各大後宮驅遣過來頒送賞賜的小太監不同,這位公公手持金柄金絲拂塵,頭戴金邊六角垂龍冠,雖無倨傲,亦未通禮,隻平平淡淡地給了一份通牒,這份牒紙長一尺,寬三寸三分,鎏金九龍封麵,乃是皇帝手書的慣用製式。
皇恩浩蕩,風府門房對皇帝手書如何接洽常常教導,事到臨頭無慌無亂,有人三送九禮恭送太監總管起駕回宮,有人托盤覆錦請送聖書,前麵有人通報,後麵有人護衛,輕輕鬆鬆擺平了場麵。
聖書從太監總管遞交到進入風府中堂,用時不過一刻光景,風府四位在家頤養的大爺各分上下坐了,大大小小四十餘位未成事業的少爺垂首站立堂下,坐在上首的風三太爺一揮手道:“念。”
垂立一旁的老管家趕緊上前翻開覆錦,小心翼翼地彎腰取過聖書,朗聲頌道:“風卿家四月十七回京,功勳蓋世,並肩王禮宴之。欽此。”
這是一份開恩賞賜逾製用禮的帖子,風大將軍回朝聽賞是大事,賞賜豐厚理所當然,隻是帖中措詞依然令人不解。
大虞王爵封位分伯、叔、親、子、勳五等,伯、叔二等為皇宗長輩清貴爵位,風承昀深得聖恩,十年前加封親王,為本朝八位親王之一,早已經無爵可進,貼中卻寫了個“並肩王禮宴之”,難道風府此次迎接家宴能夠沿用皇家禮製?
如此當然不可,莫說行禮參拜不可逾製,便是用品規格也有大忌,否則風承昀家法森嚴,不會有眾人的好果子吃。
“以金色為綴,其他按親王禮,去辦吧。”風三太爺略微沉吟,說完便起身拄著拐杖回了內堂。老管家一不質疑,二不愚問,恭送了各房老爺少爺之後開始攤派雜物,一應接待裝扮等均以不失禮節為準,絕不浪費一絲一毫,不是府上金銀欠缺,而是風大將軍不喜奢靡。
府上諸人忙碌,卻也有人清閑。
風承昀妻妾三房,膝下共有六子四女,第六子風希毅如今不過四歲半,每日按部就班帶著小書童老老實實念書習武,風大將軍歸家與否對他而言不過是餐桌上多一個人少一個人,區分不大,頂多隻是小書童忙碌些許。
便是這一天,命運之輪天地翻轉,把風希毅的這個小書童砸了一個趔趄。
風大將軍還朝,小少爺可以趴在石桌上扒拉北國最討喜的禮物,可以幻想著讓老頭子吃個閉門羹以懲罰他不夠親熱自己,還可以匆匆忙忙背上幾首詩詞以示勤奮,但是作為小少爺的書童,雖則不過十一歲,依然會有許多事情要忙。
今日要學的書本提前要背,免得少爺溫習時卡殼無人提點;找廚房拿些零食甜點,找女仆要來幹淨的手帕,跟侍衛們說好今日翻牆要走的路線,甚至還要準備兩個可憐兮兮的小乞丐以及他們懷中同樣可憐的流浪狗。
忙完這些日常事項,近些時日額外還要應付各種禮儀提點,迎接老爺時穿的衣服,麵見皇帝時梳的發髻,讓娘娘抱的時長……世家子的情麵修養都要恰到好處,多一分或者少一分都是極缺教養的體現,小少爺太小,這些事情也就隻好讓這個小書童核對照料。
隨著老爺還朝之期日近,軍樞處傳來的消息也就愈發精準。
老爺親率三千雕騎兵突襲了哈沙克北部小城烏楠,生擒哈沙克皇帝及一幹皇親國戚六十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