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不知名的山腹之中,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站在一處不大的空間內,仿佛泥塑一般。
在他的周圍是七座祭台,這點他可以確定,因為縣城裏也有一個,四周散亂的各種或大或小的不知名的骨頭也證明了這一點。
與縣城中的祭台相比,這七座顯得很是破舊,也不知道多久沒被使用過,有的祭台表麵已經龜裂,甚至邊緣也已經出現了很小的垮塌。
七座祭台所建造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是石質的,有的則為鐵質,還有的是金的……。
不僅如此每座祭台形態各異,其中以石質的祭台最為簡單,好似亂石胡亂堆疊起來的一般,少年看了許久才斷定,這的的確確也是一座。
比起這座古樸的祭台,其它六座保持的很好,比如那鐵質祭台上那些紛亂複雜的齒輪便完整無缺,閃動這金屬的光芒,少年很好奇,這是什麼鐵,竟一點鏽跡皆無。
最令他動心的則是金質和玉質的祭台,畢竟這東西隻要一小塊就非常值錢,如果不是身陷死地,說不定此刻他已然動手,這麼多的金玉足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不過這兩座祭台也有詭異之處,那座金質祭台時不時地竄出一尺高的火焰,而那座玉質的祭台正中則是一個極小泉眼,正流出冰寒刺骨的泉水。
許是累了,少年坐倒在原地,他**著拇指上的一枚戒指,陷入了沉思,也許還有那麼一絲悔恨,畢竟他能來到此地全因此物。
少年名叫方任,隻有十三四歲,看上去身材有些羸弱,臉龐不但消瘦還泛著青黃之色,頭發粘連在一起,仿佛好久沒清洗過了,但他的眼神卻十分銳利,舉手投足間反應也很敏捷,當然這些表現都是生活所致,畢竟他的身份是縣城內的一名流浪人員。
方任不是乞丐,他從不刻意乞求施舍,至於他如何過活,則是因為他有一群相似經曆的夥伴,而那些“夥伴”每日裏會把收獲分給他一些。
方任的生活起初並不是這樣的,他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慈愛的雙親和一個姐姐,然而在某一天裏一切都改變了,隻有午夜夢回之時他才會想起那天衝天的火光,以及四散奔逃的人群,燒毀的房屋,和烈焰中被焚滅的生靈。
從那天起方任有了很大改變,他不在天真浪漫,飽受世間炎涼,不過他的性格卻還樂觀,在他困難的時候有那麼多好心的人無私地幫助了他,也因此他才能活下來。
活著本來就是艱辛的,他隻是早一點體會到了這點,這也並非什麼壞事,摸爬滾打好幾年,方任越發成熟起來,並且在去年成功發動“政變”,一舉推翻前任帶頭大哥三秧子,並取而代之。
這樣的生活倒也瀟灑愜意,然而誰都沒意料到,他的人生在昨天又有了新的改變。
有了夥伴的孝敬,方任整日裏在南城四處亂竄,昨日清晨在其住所不遠的一處小巷內,他見到了一位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