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序章(1 / 3)

“此處乃道家治下?”

一個白衣勝雪的書生,手捧一卷古籍,看著眼前殘破的村莊歎息道。

“正是這裏,中天沃土之地,在他們的治下竟然成了這副模樣。”

白衣書生旁邊一位身著麻布衣服的老者一臉心疼的樣子。

“人界平靖多年,天下卻還是如此破敗,民眾流離,朝不保夕,此乃你我之過啊。”

白衣書生沉思良久,對著老者說。

“是你我之過!”

老者聲音沉著,語氣無比地堅定。

“那便從此處開始。”

白衣書生伸手一招,一隻足有手臂粗細的毛筆浮現,古籍緩緩展開。

白衣書生書道:“鴻雁傳書。”

同時言道:“昔日妖魔鬼蠻四界伐我人界,神界望風而走,天下危難,人如芻狗。

幸有賢者老子出世,人始知有道。孔、墨、鄒諸聖聞之遂創儒、墨、陰陽、名、法、縱橫、雜、農、小說、兵、醫等一十一道,天下大靖。

凡舉百家之功,皆賢者之道德也。

然當此之時,外無強敵,內有大憂,道家恃功而驕奢,掌禦天下而持自然之道,不以天下為己任,反棄之如草芥,萬民流弊以至此。

今儒家不肖後輩妄議:天下諸家皆言道,然道有所別,自然之道於天下無益,唯願,以天下諸家代之。

今之所為,皆為公心,若有所成,當自絕之,以贖己罪。

立此書以為證,天地鑒之。”

白衣書生言畢,古籍上出現百道金光,朝四方飛去,消失在天地間。

“你這是何苦呐,道家不問俗世,卻占天下十之五六之地,收取天下供奉,本應取而代之,此乃天地之理,你便是有罪,也不應該自決!”

麻衣老者神色嚴肅,對白衣書生說道。

白衣書生曬然一笑,“以我之命,換天下靖安,而天下皆知我名,此是我所得。

而我不死,道家盤踞不去,天下又是一場紛亂,此是我之過。

惟願以死留名,不願天下為我所禍。”

麻衣老者深深地看了白衣書生一眼道:“我不如你,自此以後陰陽家願護持儒家。”

******

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中,一位尖嘴猴腮中年正口若懸河地與周圍十餘位老者辯論。

這些老者雖然年紀看著比較大但麵色卻很紅潤,說起話來中氣十足,你一言我一語,一副說不倒中年人不罷休的樣子。

而中年人麵對這些老者卻凜然不懼,順著諸老者的思路,張口直擊他們的要害。

一張嘴開合之間仿佛有蓮花生出,不多時,便辯地這些老者聲音都小了許多。

正在中年人滔滔不絕地講話的時候,一道金光急射而來。

中年人看到金光,口中蓮花消失,嗬嗬笑道:“這是誰這麼奢侈,聖言傳音!”

但當中年人聽到金光中的內容後頓時一怔,臉上笑容消失。

良久,中年人才吐出一句道:“真有魄力,這次我名家跟了!”

周圍的十餘位老者卻是看到中年人說出這句話以後一朵巨大的蓮花從他嘴裏飄出,悠悠晃晃地飄到了宮殿外。

……

一座陰森的牢獄中,一個麵相古板的青年拿著一本小冊子,在牢房間昏暗潮濕的過道上走著

青年一邊走一邊讀道:“張大,殺人,按律當斬!王二,偷竊,按律鞭十……”

“哢嚓!”

“啪啪……”

青年說著,便有有斬頭聲、鞭撻聲從獄中傳出。

突然,一道金光射進了這座牢房中,將昏暗地牢房照地明亮無比。

牢房裏的犯人看到這道光亮,紛紛從監牢裏伸出手,大喊大叫。

青年伸手將這道金光抓住,默默地聽完金光中的話,口中喃喃道:“以天下諸家代之,嗬嗬,真是好想法,早就看不慣他們治下的事了,這是法家的機會。”

青年將手中冊子合上,匆忙離去。

一會有一個牢頭樣的人進入牢房,看著那些還沒有平靜下來的犯人,陰測測地說:“大人說了,你們擾亂監獄秩序,罰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