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西的太湖之中有一煙霞島,島上花果叢林,山峰飄渺,風光無限。
煙霞島東南端更是有一玉石山,三麵環水,山高林茂,岩石奇秀。山上有一門派名為雲鬆派,是數十年前一位江湖遊俠所創。
這位遊俠本是一位有誌之士,想要報效國家。無奈其時朝廷腐敗,官場黑暗,於是心灰意冷。一日,泛舟太湖之上,任船飄流至此。見此島風景秀麗,地處深湖,真有如世外桃源一般。
那玉石山相傳乃吳王與西施曾經遊玩之處,山上有一庭院,不知何年所建,早已年久失修。好在這位遊俠薄有財產,修葺一番,便在此居住下來,遠離塵世,樂得自在。
不過每隔一段時日這位遊俠仍會出島遊曆一番。由於他見多識廣,對人又慷慨,島上的百姓都很尊敬他。閑暇時候,島上的一些年輕人便會來跟他習武。而他外出遊曆時又收留了一些孤苦伶仃的孩子,久而久之便有了這雲鬆派。
如今這位遊俠逝世已久,後代弟子們依然秉承他的思想,不參與江湖爭鬥,很少外出。就在這島上一邊習武一邊耕田打漁,過著亦武亦農的田園生活。
江風羽今年十七歲,父母是玉石山附近的鄉農。自十歲起,江風羽幾乎每天清晨都會去雲鬆派習武,練完後再回家幹農活,有時還會去學堂讀書。說是學堂,也就僅僅能教人認字罷了,考科舉壓根沒希望,畢竟教書的老先生努力了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日子就一天天的這樣過去,幾年來也沒什麼太大變化,渾不似周邊的太湖每天都波瀾起伏。如此偏遠的一個小島根本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也沒出現過什麼大人物。
島上的百姓沒有什麼太多的出路,大多都是呆在島上耕田打漁,偶爾有幾個能去蘇州城給大戶人家做事的,已經算是島上人眼裏有出息的了。
蘇州城有個張大戶每年都會派人來島上挑幾個傭工,不僅僅是來島上,別的偏遠地方他也同樣會去挑人。因為這些地方的人老實,好管教,又不需要給太高的工錢。畢竟好不容易從窮鄉僻壤出去了,沒人想再回去。不過張家美其名曰做善事,多幫幫貧苦的鄉親們。
張家來島上時一般都是直接去學堂挑人,不但要身體結實能幹活,還要讀書好。因為讀書好的人要麼是比較機靈,要麼比較聽話。今年一共挑了三個人,張家讓他們在家準備一下,過一陣子再來把人接走,江風羽就是被選中的其中一個。
這是許多人眼裏的好事,可如今江風羽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江風羽有個遠房表哥,是前幾年去張家做事的,聽說江風羽被選上了特意來看了看他,還囑咐了江風羽很多做事的經驗,同時也不免在江風羽麵前傾訴了一下這些年的苦楚。
江風羽與他平時基本見不到麵,偶爾過年見麵也隻是客套幾句,這次與他交談過後,才對他在張家的狀況有所了解:“每天都要準時上工,做著大同小異的繁瑣之事,經常還要看人臉色。幾年下來,每天的生活就這樣一直重複。而且城裏寸土寸金,房價太高,普通傭工要想安家落戶太難了。這位表哥到了成親的年紀時,沒房子沒人肯嫁,回島上來又不甘心。最後還是家裏四處借的錢才買了一間小房子娶的親,光為這間房子還債恐怕就要還一輩子。”
江風羽之前經常聽島上人誇他有出息,都在城裏安家了。還一直以為他是用自己的工錢買的房子,如今看來卻也隻是人前風光,自己的辛酸自己知。唉,難道自己也要這樣過一輩子?難道我們窮苦百姓的孩子注定要活的這麼累嗎?
江風羽實在心煩便去了“雲深閣”看書。“雲深閣”是雲鬆派創派師祖藏書讀書的地方,當年那位遊俠滿腔抱負,文才武功都屬上乘。所以不僅教弟子習武,更教他們讀書明理。他常對弟子說:“隻知練武而不讀書便容易成為莽夫。”
江風羽每次來到這裏,都對創派師祖說不出的欽佩。翻閱著這位師祖的藏書以及他自己的著作,心裏不禁遙想這位遊俠師祖當年的風範。
從“雲深閣”出來後,江風羽終於想通了,自己絕不甘心這麼庸碌一輩子:“一生都是在為別人做工,甚至為了間房子要還一輩子債。每天的生活一成不變,不斷重複。”這樣活著有何樂趣,窩在島上種地更加沒勁。
自己要的是“不需為錢財煩惱,逍遙瀟灑,不受拘束,興致來時可去遊覽四海名山大川”這才是理想的生活。江風羽下定決心要出去闖一闖,縱然將來失敗落魄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