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生,佛祖一手帶大的孩子。傳言佛祖偶爾一次下凡解救蒼生時遇見了這個孩子,佛祖曾抱著孩子在觀音大士麵前一臉佛光的說過:“這孩子與我佛有緣。”
元生從有記憶以來就是跟著如來身邊,從小小的彌勒變成一個的羅漢,他的映象裏大都是佛界眾佛家,而最親近的除了如來,便是金蟬子。金蟬子與元生在佛界年齡差不多大,元生性子寡言,沒有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可以說是心靜如水的“老和尚”,金蟬子比較活一些,平時隨與混跡在一起,卻話都的要命。
說起來,元生最輕鬆的時候便是和這個金蟬子在一起,金蟬子時不時會說一些有趣的凡間之事來給他聽,元生沒有下過凡,到如今十二載都不知凡間是何麵貌,雖聽著金蟬子對凡間如何好如何奇妙的描述,心裏雖是有些好奇卻從未想要走出這個佛界下凡看看。
一年又一載,時間過得飛快。如今元生已經滿了十六周歲,金蟬子大元生些,耐不住凡間的誘惑自己下凡去遊曆去了。剩下元生一人每日都一人坐在梧桐樹下參禪,有時候他翻過禪書的一頁,也會有不懂得地方,那時候他就會在樹下一坐就是一天,什麼也不幹,隻是睜著眼看著頭頂的梧桐樹葉。
如來出了朝見的時間外和他待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多,兩人一起坐在樹下參禪,元生時常會問佛祖一些自己甚是不明了的事情,佛祖都會一一耐心的回答。元生領悟的佛道也是越來越多。等到元生十八周歲的時候,佛祖便讓元生開始帶著小沙彌參禪說道。
元生二十周歲的時候,天庭出了一件大事,由菩提老祖所教授的一隻靈猴闖上了天庭,打翻了玉帝的蟠桃園,放走了禦馬,更是狂妄的以齊天大聖自稱。元生得知此事時正在與佛祖下棋,白色的玉棋執在他的手裏,格外的好看,就在他準備落子的時候,觀音大士便走了進來。
元生放下手中的棋子:“大士。”觀音笑著點了點頭,轉向佛祖:“我佛,玉帝求見。”如來摸了摸自己寬大的耳垂:“我已知曉,此次他之所以前來定是為了那靈猴而來,觀音大士便隨我下去祝他一臂之力吧。”觀音聞言低了低頭:“我佛慈悲!”
如來走了,元生便又是一個人,早間參禪,晚間自己悟道也不覺得虛度時光。如來回來的那個晚上,元生坐在燈下一人下棋,如來走進來朗聲一笑:“元生一人下棋未免寂寞的慌。”元生抬了眼放下手中的棋子:“佛祖,這麼晚了來尋元生定是有何事商討,元生可是說對了?”
如來挺著的肚子,慢慢走到案前坐下:“闖下大禍的靈猴已經被我壓入五指山下,我佛慈悲,我給了他五百年思過的時間。”元生淡淡的點了點頭:“我佛慈悲,那靈猴定會悔悟。”佛祖點了點頭:“元生可知為何我要將那靈猴壓製山下五百年?”元生靜了靜:“我佛做事一向有我佛的道理,元生明白我佛是為了讓靈猴頓悟,靈猴集天地之精華孕育而生本是不易,雖犯下打錯,但亦可彌補,救人不易毀之甚簡。”
如來點了點頭:“元生已經可以自己參透我佛的奧義了,元生這些年在佛界可曾覺得寂寞?”元生搖了搖頭:“本就不曾知曉熱鬧為何物,又如何懂得方是寂寞?元生這麼些年在佛界修身養性很是自在,我佛擔憂了。”
佛祖搖了搖頭:“元生,你雖知我佛的道義卻不能明白其中的情感,元生,凡事都需多聽多看多思,明日便去尋觀音大士吧,見見人間生死循環,悲歡離合,這天地間萬物有生便有死,隻是時間的問題,去看看這些痛苦再回來告訴我佛如何才能普度眾生。”
如來之後便離開了,元生靜默了幾日,便在第五日的朝見後,守在了雷音寺外麵。觀音大士與廣地菩薩同行而出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老遠靜立的元生。
觀音告別了廣地菩薩,來到元生身邊:“元生,你可是在此等我?”元生點了點頭:“觀音大士,元生受佛祖指點,特來此處候您。”觀音大士點了點頭,伸手揮了朵祥雲:“那麼便和我走一遭吧。”
人間,元生亦步亦趨的跟在觀音大士身邊,周身都是一片廢墟。房屋倒塌在腳邊,草木苦無,一條街道上病殃殃的躺著的都是瘦巴巴的百姓。元生目視著麵前的景色:“觀音,這裏便是我佛庇佑的人間?為何這般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