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市場,惟有靈通百變的經營者才能生存發展。靈通者,反應機敏,動作快捷。百變者,隨機應變,以變求勝。且看競爭風雲變幻,商機雲遮霧掩。企業經營者搏擊商海,貴在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商機可遇更可求,處處留心處處有:精心調研,找準市場的空白區域裏大力發展;敏銳捕捉,在政策的變化微調中尋蹤覓跡;厚積薄發,掌握靈通的商業信息開拓進取。凡此種種,又要處處留心,就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撩開籠罩著機遇的神秘麵紗,使其變成贏取源源財富的最佳突破點。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麵對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與市場共舞謀財創富者必須擁有敏捷的反應,及時應變,時時做到洞察先機把握先機,才能在激烈的經濟大潮中事事超前半步,八麵來風,爭得主動,傲立於商海潮頭。
招術精解
“瞅準航道好行船”,是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謀財創富,首先應該做好市場調查研究,分析預測好市場前景,那麼才有可能在商海中弄潮,而不致於在商海中被淹沒。也就是說,隻有瞅準了商海中的航道,才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理論透析
摸清市場:營銷成功的關鍵
企業尋找市場機會、開拓市場通常可按以下次序進行:首先應當在現有市場上挖掘潛力,把現有產品進一步滲透到現有目標市場上去,以擴大銷售量;如果現有市場已無潛力可挖,則應進行市場開發,也就是用現有產品擴大目標市場的範圍;當市場開發也無潛力可挖時,就要考慮進行產品開發,亦即通過改進現有產品或開發新產品來吸引現有顧客;當產品開發也已潛力不大時,則可根據自身資源條件考慮多樣化經營,亦即尋找多種經營的市場機會,開創完全不同於目前所經營的產品,逐步發展到多種產品的經營。
不過,摸清市場機會是一回事,鑒別市場機會是否適合本企業的情況則是另一回事。市場機會作為“環境機會”成為“企業機會”是有條件的,這就是:與企業的任務相一致;企業隻有利用該機會的資源能力;利用該機會足以實現企業的目標要求。與企業任務不一致或企業無力利用的市場機會固然不能成為企業的營銷機會,有能力利用、而不足以實現企業目標的市場也不是合宜的企業機會。分析市場機會,是正確製訂企業營銷戰略、保證企業成功發展的一個關鍵。
商機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經濟生活中,但它的存在不是顯露的,不是每一個人一眼就能看到它的身影。隻有進行科學的市場預測,才能瞅準商機。市場預測是建立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之上的,市場調查一般是對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傳遞和存儲,即對一定市場範圍內的各種商品或一種商品的產、供、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沒有市場調查研究就不能科學地進行市場分析,就不能做到鑒往知今。市場調查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基本方麵:消費需求調查、經營條件調查和市場商品分析。所謂消費需求調查,主要是為了了解消費需求量、需求結構和需求時間,即把握企業市場占有率,以及開拓地區市場的可能性,了解購買力的投向,了解市場所需商品的品種、花色、規格、質量、價格、數量等具體結構;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習慣、購買的品種及數量。
所謂經營條件調查,就是要了解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營業能力,即把握商品資源情況,流通渠道情況,競爭對手情況,本企業內部的物質設備情況,員工素質、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
所謂市場商品分析,就是從商品使用價值和消費角度調查商品適銷對路情況及其發展趨勢,為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提供科學的信息情報,它包括經營銷售實際的分析,商品潛在市場的分析,商品生命周期的分析,新產品投入市場的可能性和銷售趨勢的分析,以及市場需求變化動態及其發展趨勢的分析。
抓住機會,確定目標市場
企業在選擇了宜於發展的市場機會之後,就應抓住機會確定目標市場。所謂目標市場,是指目標顧客,也就是企業準備為之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顧客群。企業確定目標市場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先進行市場細分,然後選擇一至數個子市場即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二是不搞市場細分,直接以產品的整體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企業一旦選定了目標市場,就要研究在目標市場上產品的市場定位。所謂市場定位,就是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或用戶對該種產品某種特征或屬性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個性或形象,並把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通過為自己的產品創立鮮明的特色或個性,從而塑造出獨特的市場形象來實現的。產品的特色或個性,有的可以從產品實體上表現出來,如形狀、成分、構造、性能等;有的可以從消費者心理上反映出來,如豪華、樸素、時髦、典雅等;有的表現為價格水平,有的表現為質量水準等等。企業在進行市場定位時,一方麵要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具有何種特色,另一方麵要研究顧客對該產品的各種屬性的重視程度(包括對實物屬性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然後根據這兩方麵進行分析,再選定本企業產品的特色和獨特形象。至此,就可以塑造出一種消費者將之與別的同類產品聯係起來而按一定方式去看待的產品,從而完成產品的市場定位。
因此,一個投資者,當決定開辦一家公司,進入市場前,必須很好地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市場前景;二是比自己更為強大的同行業競爭對手在這一方麵有何作為。如果市場前景暗淡則不可為,強大的同行業競爭對手在這方麵幹得很好也應慎為。隻有在這兩方麵做到了心中有數,看準了市場前景,才能決定果斷切入市場,從而獲得巨大成功。
企業切入市場時決不能有半點盲目性。企業界的行為,來不得半點浪漫與衝動。隻有具備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由此派生的理性化行為,才能稱雄於市場。
發現市場空檔,搶入無競爭領域
誰能在適當的時機發現一個阻力較小而又前景寬闊的市場空檔,誰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和可能,從而誰就能在這一輪競爭中領先一招。
市場空檔:就是指不同企業在不同類產品或同一類產品的不同型號或品種之間所形成的空隙地帶。市場空檔是指被競爭者暫時忽略或未發現的領域,這一領域基本處於無競爭狀態。
市場空檔與潛在市場又略有不同。市場空檔隻是潛在市場中的一部分,潛在市場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由於技術、經濟條件等不成熟而長期處於“潛在”狀態。而市場空檔則基本上是指那些市場啟動條件基本趨於成熟的潛在市場。市場空檔屬於目標市場的一種形態,它大多屬於邊緣市場機會。
在市場競爭中,誰最早發現並搶先鑽進空白市場,誰就能得先機之利,掌握爭奪顧客的主動權。如果又能在產品質量、品種、價格、交貨期限和服務等方麵做得好,就自然會贏得顧客的歡迎和信賴,在廣大顧客中樹立和擴大自己的信譽,創立名牌,在競爭中穩操勝券。
事實上,成功的因素常常存在於對立麵之中,在最大的不可能中存在著最大的可能。有這樣一個笑話,或者能進一步幫助我們加深對這個道理的理解。曾經有兩個強盜,在經過絞刑架時,其中一個說:“假使世間沒有這一類刑具,我們的職業真是很好的一種啊!”另一個強盜則不以為然,狡黠地說:“絞刑架是我們的恩人,假如世界上沒有了絞刑架這一類刑具,許多人都要做搶劫的勾當。那時,你我兩個的買賣,豈不反而做不成了嗎?”很顯然,“不可能”與“可能”是相互轉化的。市場毫不例外。由於大量競爭者在某些領域和產品中競爭,雖然給後來者留下的空間很小,使競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約束和影響,但這卻造成了若幹市場空檔,使那些善於觀察和發現的人有了新的發展機會,實現從“無”到“有”的轉化。或者,正是大量競爭者這些“刑具”的存在,嚇住了那些想進入這一領域卻又找不到突破口的“潛在的強盜”,從而才給那些善於發現、勇敢而高明的“強盜”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