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城東北30裏,有一地方從地下冒出溫水,稱為“湯泉”,後改為“溫泉”。提起這溫泉的來曆,還有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東海龍王從玉皇大帝那裏接回“雨旨”,準備回龍宮去興雲布雨。半路上遇到鬼穀子先生,鬼穀子迎上道:“敖廣兄,我能算出你去幹什麼來!”
敖廣哈哈一笑道:“算吧!”
鬼穀子道:“接雨旨來,叫你在鄉村下四十八滴,在城裏下三十六滴!”
敖廣苦笑了一聲道:“你這就算錯了!”
鬼穀子道:“算錯了,我賭上人頭稅首級!”
其實,公務之事不可兒戲,鬼穀子的算法沒不服的。龍王偏說他算錯了,結果在城裏下了四十八滴,淹了;在鄉下下了三十六滴,旱情仍然沒有解除。玉皇大帝以抗旨不遵罪要斬龍王的首級,幸虧鬼穀子出了個正月十五耍龍(頭)燈的主意,又救了龍王一命。
常言道:“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龍王回到龍宮悶悶不樂,獨自喝了幾杯悶酒澆愁。又想,不如出去溜達溜達,散散心,也許愁雲消得快些。誰知出去一遇涼風,酒直衝頭頂。酒借風興,風助酒衝。龍王像無舵的風船,晃晃蕩蕩走出龍宮。
龍王平日最怕的是龍母。傳說,龍母的功力比龍王大,所以它怕龍母。它私自出宮,若是被龍母知道了,那還不得回去挨審。它心想,不如乘酒沒使勁,顯赫成一條魚在外遊玩。
龍王顯赫成魚在水中遊,不像在陸地上走步有個準,一衝一遊不知出去有多遠。不多時酒興大作,就來到海邊。
這一帶有位青年姓柳名州,母子相依為命。柳州以打漁為業,過著一網魚蝦一網糧的日子。那時間,打漁不是用網打,而是在海灘上掘土擋壩,在壩低處用木棍排著釘在海灘上成柵欄狀。漲潮時,潮水漫過壩,魚蝦隨潮水進入壩內。退潮時,潮水從低壩處流走木棍柵欄將魚擋住。
龍王喝醉酒,順著漲潮的潮水進入柳州的壩內。退潮後,柳州發現,別的魚蝦一點沒擋著,隻擋著條大魚。這時,天也黑了,柳州把大魚裝進網兜背回家去。
龍王在網兜裏酒使勁了,遊了這麼遠的大海,也累了,便睡的像塊石頭一樣。
半夜時分,龍王醒了,聽見柳州娘倆在炕上說話。
娘說:“孩子咱這就好了,打這麼條大魚是個好兆頭!”
柳州道:“這麼大的魚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娘說:“柳州,你明兒起早進城去賣吧!鄉下人誰舍得花錢吃這麼大的魚?”
柳州道:“嗯,聽娘的話,那你起早叫醒我!”
龍王一聽“吃這麼大的魚”,嚇得出了一身冷汗,睜眼一看在網兜裏。“網法,網法”,盛在網裏就像犯人上了刑具一樣,天大的本事也使不出來,所以又稱“法網、法網”。龍王想,我沒死在玉皇大帝的手裏,卻死在漁夫之手,該是我的命運到此為止,便傷心地流起淚來。
娘說:“州兒,也不知那條大魚死了沒有?要是死了,就少賣錢了!”
柳州道:“我下去看看!”柳州說著掌(點)上燈,端著燈來到正間(明間),仔細一看叫道:“娘,你快來看,怎麼這魚還流淚呢?”
柳州娘忙穿上衣裳,下來一看,這條魚長得兩樣,頭上隱隱約約見有角,嘴上有胡須,兩隻大眼“吧嗒吧嗒”地直掉淚。
娘道:“孩子,這條魚通人性氣,它知道落網要遭大難才流淚!”
柳州道:“我打了這麼多年的魚,還沒碰上流淚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