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人類之謎(2)(1 / 3)

在中國古代,曾有人見到過野人並把有關野人的見聞記載下來,所以今天我們見到的古籍裏有不少關於野人的記載。古人對野人的稱呼不一樣,有的稱之為“山都”,有的稱之為“贛巨人”,還有的稱之為“猿類之獸”等等。在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關於野人的記載尤其多。據其記載,被叫做“山都”的野人是一種怪獸,通人性,知道人的笑表示沒有惡意,就會坐在人附近。書中還說它行動如風,善於投擲石塊。另外,被叫做“山膏”的,後被考證為就是“山都”。被叫做“贛巨人”的野人長著人類的麵孔,他們的嘴唇很大很厚,全身都長著黑黑的毛,腳也很大。《山海經》裏還寫到一個野人群居的地方叫“梟陽”。那裏的野人也都長著跟人類相似的麵孔,身上有黑色的毛,看見人類笑也會跟著笑。據今人考察,梟陽的地理位置大概在現在的廣西一帶。這樣看來,這些古文的記載與今人寫的目擊野人的記錄是相類似的。也許,古人見到野人的機會比我們現在要多,畢竟那時候未被開發的自然環境相當多,適合野人生存的地方也比較多。山鬼之謎

在屈原創作的《九歌》中有一篇名為《山鬼》的文章,描寫了山鬼含情脈脈地等待情人的場景。讀者不禁要問這山鬼究竟是什麼呢?有人認為山鬼就是山神,也有人認為山鬼是朝雲暮雨的巫山神女,還有人認為她是一個含情脈脈、多愁善感的苗條少女。可現在有人考證認為,“山鬼”指的就是雌性野人,它們所吟唱的那些情歌,實際上是對人間男子的呼喚。其實,雌性野人喜歡人類男子以至掠走他們並與之成親的傳聞,在現今也很多。但傳聞是真是假尚待考證,而屈原描述的”山鬼”究竟是不是所謂的雌性野人,還是很讓人懷疑的。調查小組的發現

神農架因發生過幾起現代人與“野人”近距離接觸的事件,引起了中國科學院的重視。科學院派了專門的調查小組來到神農架了解“野人”的情況。調查小組來到後,有些隊員遠遠地見到了當地人描述的“野人”,證實了他們描述的關於“野人”的一些特點。後經過大量實地調查,他們發現了一些“野人”的毛發、腳印及糞便,詳細研究後,斷定所謂的”野人”是一種靈長類動物。但是,科學家所掌握的資料仍然不夠充分,無法對“野人”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工作。所以,對神農架“野人”的研究還需更多的努力。準噶爾“野人”之謎

1906年4月,在準噶爾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蒙古學者巴紮爾·巴拉丁清楚地畫下了一個渾身長毛的野人的相貌。這引起俄國科學院的極大關注。1914年,俄羅斯聖彼得堡科學院發表了一份關於野人問題的備忘錄,記載了一份有關新疆野人的珍貴資料:1907年至1911年間,俄羅斯動物學家維·阿·卡克洛夫在準噶爾盆地搜集拍攝到了當地人稱為“吉亞·吉依”的野人的文字材料和照片。文中形容準噶爾野人像小駱駝那樣,全身長滿褐色和淡灰色的毛,長臂短腿,爬山敏捷,臉寬,顴骨突出,嘴寬無唇,缺下巴,臉上皮膚色深且無毛,吃樹根、樹枝、漿果、鳥卵、蜥蜴、烏龜和齧齒類動物。此份材料直到1958年才被蘇聯科學家伯·波爾什涅夫發現並研究利用,但關於準噶爾“野人”的起源問題至今仍是個謎。神農架“野人”之謎

神衣架位於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是一個保護完好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由於那裏高山迭起、森林綿延,很適合“野人”生存,當地人多次目擊或遭遇“野人”。這裏的“野人”雖然全身都長著毛,但又有紅毛、黑毛、黃毛、灰毛、白毛、棕毛等毛色的區別。有一類“野人”大約2米多高,力氣也很大,曾經一巴掌把一個中年男子扇倒在地;還有一類個子跟人類差不多的野人。據目擊者描述,“野人”一般都是兩腳直立行走,在迅速活動(譬如逃跑)的時候,也會用其他兩肢來幫助行動。“野人”的頭要比人類的大,而且都是披散著頭發。他們的嘴唇突出,牙齒粗大,耳朵也比人耳大一些。西藏切莫之謎

在中國西藏的薩嘎縣到仲巴縣一帶,野人出沒盛傳已久。藏語把野人叫做“切莫”。1996年9月,中韓聯合登山隊開始攀登位於薩嘎縣與仲巴縣之間的岡仁波齊峰。10月21日,中方總隊長李致新和藏族隊員拉巴,在前往海拔5600米的營地途中,發現了一串奇怪的腳印,並拍了照片。拉巴說,當地老鄉告訴他,這一帶野人活動頻繁。曾經有個十幾歲的牧民男孩晚上在羊圈裏睡覺時被野人襲擊,耳根被扯爛。回到大本營後,拉巴就興衝衝地向當地牧民赤丹旺加描述他見到的腳印。赤丹旺加說:“那就是切莫了,這一帶切莫每年都會出現一兩次。”那麼,這些“切莫”起源於何時?它們在山裏是怎麼維持生命的?這些問題都是一個個沒有解開的謎。遭遇切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