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中國曆史上曾建立起疆域遼闊的元朝。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韃靼”(中國早期史書上對某個民族的稱謂)很可能就是蒙古族的前身。也有學者把早期叫做“鐵勒”的民族認定是蒙古族的先族。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學者們比較一致地認同匈奴就是蒙古族的前身。唐朝史書上曾有關於“蒙兀室韋”(蒙古地區東北部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的名稱)的記載。一個日本學者據此認為,“蒙兀室韋”是蒙古族的族源。由於關心這個話題的人越來越多,所以產生的說法也越來越多。但我們相信,終有一天,蒙古族的起源問題會真相大白。
荊楚先民來自何方
中國古代的淮河、長江和珠江等河流的中下遊地區,曾經建立了一個曆時800多年1171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且疆域廣大的楚國。但由於古代部族遷徙頻繁,不同民族間經常交錯雜居,因此,關於荊楚先民的來源,科學界至今說法不一,難有定論。“東來”說
對這個問題,一些曆史學家提出了”東來說”。著名甲骨文專家胡厚宣在《楚族源於東方考》中指出,楚族是來自東方魯地的民族。後來,隨著周民族的東擴及黃河流域氣候的變化,東方民族大多南遷。其中,楚民族勢力最強,以後便發展到江漢流域。他還對楚先祖高陽氏的出生地空桑山和墓葬地帝丘做了詳細考證,認為空桑山在山東曲阜附近,帝丘在河南濮陽。因楚先祖出生地、葬地均在東方,故楚又被稱為”東夷族”。郭沫若也說,淮夷(淮河流域的部落)即楚人,楚人的先祖居淮水下遊,其後部族為周人所逼,開始南下至長江地區,又為江水所阻,隻得西上至今湖北地區。“西來”說
以曆史學家翦伯讚為代表的學者,則主張楚民族“西來”說,這種觀點認為楚民族與生活在中國西部的夏、周同族。著名語言學家薑亮夫在《楚辭今譯講錄》中提出,高陽氏來自西方的新疆、青海、甘肅一帶。岑仲勉的《楚為東方民族辨》則認為,楚人的先祖顓項、重黎、祝融等都是西方之人。楚王名“熊”,與古代流傳於中亞拜火教經文中的“君主”“首領”讀音相同。楚官“莫敖”(僅次於國君的行政官)是古伊朗文、古波斯文中的“火教士”。這樣說來,楚人應該是來自西亞信奉拜火教的米底亞人。華夏與土著融合說
著名曆史學家範文瀾等人則認為,根據《史記》、《楚辭》等記載,楚人先祖祝融氏是古代高陽部落的後裔。”祝融八姓”的封國皆在中原一帶,他們原是夏王朝的同盟部落。夏之後,東方商族興起,“祝融八姓”相繼為商所滅。祝融氏的一支部落被迫南遷到江漢流域,與當地的土著居民相結合,形成楚民族,通常稱為“荊楚”或“荊蠻”“楚蠻”“蠻荊”等。考古發現也表明,江漢流域北部的文化與長江流域原始文化有聯係,其中含有仰韶文化的因素,彩陶風格也近似半坡階段。看來,楚先民起源於何方的爭論仍在進行中,以後還會有新的發展。大月氏人之謎
月氏人原居於中國敦煌與祁連山一帶。匈奴興起之前,月氏很強盛,曾迫使匈奴屈服。後來,匈奴崛起,屢敗月氏,月氏人不得不向西遷徙。他們先至伊犁河,再到中亞大夏地區。這些西遷的月氏人被稱為“大月氏人”,留下的部分稱“小月氏人”。大月氏人在公元1世紀初建立了貴霜國,後經數十年征戰,貴霜國發展成為中亞和南亞的大國。從公元3世紀起,貴霜國開始衰落和分裂,公元5世紀時被摩噠人所滅。由於大月氏人存在的時間不長,他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又與當地其他民族相融合,所以有關大月氏人人種特征、語言詞彙的記載很少流傳下來,這給判斷大月氏人的民族屬性帶來了困難。不少中外學者認為,大月氏人是吐火羅人。但是,此說也有不少疏漏之處,持反對意見者為數不少。有學者認為,吐火羅人和月氏人互不相幹。吐火羅人即原居喀什南部的睹貨羅人,他們先於月氏征服大夏,並將希臘人逐出大夏。但不久月氏人也來了,月氏人即相當於斯特拉波和特羅古斯(兩人皆為古羅馬曆史學家)所說的阿息人。於是,吐火羅又被月氏所征服,但他們仍繼續留居於大夏。到目前為止,大月氏人之謎仍然懸而未決。地球上存在過巨人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