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地理之謎(8)(2 / 3)

飛行器要固定在空中的某個點上,以便能夠對坐標進行精確的計算。這樣的操作不可能從一個氣球或風箏上完成。因為兩者都不可能“係留”(任何拴係的繩索都經受不住)在空中,也不可能進行定點(當地經常突然刮起強風)。任何氣球都不可能逆風飛行,不可能經常不斷、輕而易舉地上升和下降,也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空中。

因此,在風暴頻繁出沒的納斯卡地區上空,如果氣球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發生事故,隻有裝有發動機和舵柄的齊柏林式的飛行器才能完成此項任務。

退一步講,假使氣球解決了上述的全部問題,也還有兩點是無法解釋的:一是他們進行測量時使用的器具;二是在強風的呼嘯中,如何向遠在千百米的地麵上的人傳達方位坐標並指揮人們行動呢?

如何完成巨大圖案是一個疑問,這些圖案的用途也是一個疑問。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圖案不是為了裝飾地麵,也不是陶製品圖案的簡單放大複製。有人說這些圖案是當時人們製造的“農曆”。但這樣的“農曆”真是太大了,在需要查閱時,隻得采用繁瑣的辦法,冒著生命危險,乘坐氣球升到百米高的天空,而天空是危險的,可能會跌到地麵粉身碎骨,或被颶風吹到海洋中去,這無疑是一種瘋狂的行為。

關於納斯卡圖案的真正用途,數十年來,許多考古學家和勇於探索的人絞盡腦汁不斷地思索和假設,以期得到合乎情理的結論,其中最早的是美國農學教授庫蘇克博士及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瑪麗亞·拉雅赫。

庫蘇克博士發現,盡管每年這片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都不一樣,但圖案的形狀卻總是保持不變。於是他聯想到,納斯卡圖案是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日曆,讓生活在當地的古人們能依據它按時節播種莊稼?瑪麗亞·拉亞赫負擔了實踐證明的任務。

1968年,她邀請美國著名天文學家侯坎茲教授與她合作。侯坎茲教授利用電子儀器,在瑪麗亞的協助和引導下經研究發現:這些巨型圖案像是一個完整的天文曆,用以記敘該地區的日月星辰的活動情況。後來經反複驗證,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巨型圖案與天文沒有任何聯係,所謂日月星辰活動時辰的記錄隻不過是部分的巧合。

假如說圖案是為農業服務的日曆,但是這樣的曆法在地麵上看不清楚,要看的話需要付出登高的風險甚至需要付出生命,製作這樣的日曆真是瘋子所為,而且它所表達的星辰位置與人們猜想其所指的星座在很多方麵並不相符。

關於上述種種神秘圖案,考古和天文學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是為宗教需要而作,有人認為是古人體育活動的場所,還有人堅持認為是古代天文日誌,可是,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加以證實。

於是,隨著人們對宇宙認識的逐漸擴大,一些科學家根據當地流傳的一些曆史傳說,大膽地將這些神秘圖案同外星人聯係起來。

瑞士人丹尼肯作了大膽的推測。丹尼肯認為直線的觀念是由地球以外的來客留給印第安人的,這些外來客所乘的飛船留下了許多軌跡,啟發了土著人的想像力。丹尼肯又指出,最早的軌跡是由一艘天外飛行器借著高壓空氣降落地麵造成的,高壓空氣又把沙石吹掉。其他軌跡則是飛船每次離開造成的。

印第安人看到的這兩種圖案,是飛船降落和起飛的軌跡,他們為了表示尊敬那些天上來的“冒火的神”,就開始勾畫又長又直的圖案,並加以保護和崇敬。

融合曆史傳說後,故事是這樣的: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一群來曆不明的智慧生物,在今天納斯卡城近郊的一塊無人居住的荒原上登陸,並為他們的宇宙飛船在那裏開辟了一個臨時機場,設計了一些著陸標記。在這以後,他們以此作為棲息的地點和飛船來往的標誌。不久,他們完成使命離開了地球回到自己的住地,隻留下了這些巨型圖案。

考古學家們以此推測,如果納斯卡荒原是地外飛行器的著陸點,那麼周圍一定有登陸指標才對。果然,在距此約160公裏的畢斯柯灣,人們發現了一個人工建造的高約250米的紅色岩壁。岩壁上雕刻著一個巨大的“三叉戟”形狀的圖案,三叉戟的每一叉約4米寬,而且用像花崗石一樣硬的雪白磷光性石塊雕成。如不被沙土所覆蓋,它將發出耀眼的光芒。並且三叉戟的方向是朝天的,作為航空標誌的特征十分明顯。

於是考古學家們更近一步推測;“三叉戟”既是航空標誌,納斯卡荒原是登陸點,那麼納斯卡荒原南部也應該有一些指標才符合常理。玻利維亞和智利的發現證實了這一推測。距納斯卡402公裏的玻利維亞英倫道鎮發現了許多巨大的指標。在智利法格斯塔省的山區及沙漠中也陸續找到了類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