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拜師一(1 / 2)

轉眼間楊廣已經是五歲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楊廣長得遠比同齡的孩子高大,五歲的人看起來就像七八歲的樣子。與他大哥楊勇相比,人們都懷疑楊廣才是楊勇的長兄。而且現在的楊家已經不止他們兩個(他們的姐姐楊麗華已經嫁給當今太子宇文贇),僅僅幾年的功夫、楊廣已經多了四五個兄弟姐妹了,甚至還有未出世的、正呆在母親肚子裏的那個!對此,年紀還小的楊廣也並不介意!

北周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這一天隋國公府上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說他特殊,不僅是因為他是楊堅的好友,他還對楊廣的一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當時有名的鄖國公韋孝寬。

說他有名,不僅他是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幫助周武帝宇文邕滅掉北齊、統一北方,而且他還幫助楊堅平定了尉遲迥的叛亂,為楊堅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建立隋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這一天,韋孝寬下朝以後,就順便來到楊堅的府上探望這位好久不見的朋友。進門以後,韋孝寬就看到楊堅急忙地來門口相迎。臨近以後,楊堅看到韋孝寬一臉的憂愁,就疑惑地問道:“韋兄,你怎麼一臉的憂愁啊?是不是朝堂上發生什麼事情了?”韋孝寬一臉憂愁的說道:“楊賢弟呀朝堂上出事了,出大事了!”楊堅疑惑地問道:“那所謂何事啊?”韋孝寬也不直接開門見山,而緩緩地說道:“楊賢弟,別著急呀,我們進屋再談。”楊堅也感覺此地說事不妥,就趕快伸出手說道:“也對,那我們進屋再談,韋兄請。”

這時候呆在房間裏的楊廣無意間聽到了侍女們都說家裏來客人了,還聽說楊堅竟然親自去迎,這無意中引起了楊廣的好奇。究竟是誰讓楊堅竟然舍身親自去門口迎,為了一探究竟,楊廣趁侍女們都離開的空當,偷偷地溜出房門,一路小跑來到了大堂。在來大堂的路上,楊廣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並找了個角落藏了起來並偷聽他們對話。

進屋以後,楊堅安排韋孝寬坐好以後,立刻就有仆人奉上了茶水。等仆人走後,楊堅著急地問道:“韋兄,朝堂上究竟發生什麼事了,你可給賢弟說清楚點。”韋孝寬品了一口茶後說道:“賢弟,你這幾天因為生病沒來上朝,所以不知道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自從陛下從丞相手裏奪得權力以後,就開始為如何消滅北齊、統一北方做準備。這些賢弟可曾聽說?”

楊堅回答道:“這些,小弟略有耳聞。自從陛下主掌大權以來,實行的一係列政策都利國利民,這些小弟都有目共睹。不知兄長因為陛下的哪項政策而憂愁呢?”

韋孝寬直截了當地說道:“賢弟說得對,自從陛下掌權以來,確實實行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可是今天早朝陛下下詔‘禁佛、道二教,焚毀經書、佛像,並令和尚、道士還俗為民。’對於陛下的這道政令,韋兄深感不妥。”

聽了韋孝寬的這些話,楊堅大笑起來。韋孝寬看到楊堅如此這樣,疑惑地問道:“賢弟因何發笑?”楊堅回答道:“我笑韋兄思想太淺薄。不知韋兄可想過陛下下這條政令的好處?”

韋孝寬說道:“好處嘛,為兄也想過。可是想來想去,為兄就是想不明白,陛下下這道政令,就不怕引起佛、道二教的反叛嗎?”楊堅此時也停止了大笑,繼續說道:“韋兄,你太多慮了。陛下竟然敢下這道政令,就說明陛下已經做好如何預防因這道政令而帶來不利的措施,我們應該事事都順著陛下才好。”韋孝寬此時好像被楊堅說服了,也隨著楊堅說道:“看來真的是為兄多慮了。也罷,為兄就依賢弟的意見,不去想這件事了。”

楊堅與韋孝寬的談話無意間都被楊廣聽到了,於是楊廣心裏想到:韋孝寬呀韋孝寬,難怪楊堅說你思想淺薄,那還真是。誰都知道周武帝滅佛,可是利大於弊的。想到這裏,楊廣偷偷笑了起來。可是沒想到,他的偷笑聲竟然被屋裏的兩個人聽到了。

韋孝寬聽到了偷笑聲,就轉過身看了看楊堅,楊堅立刻就明白了,於是就對外麵大聲地嗬斥道:“是誰在外麵偷聽我們的談話,還不趕快出來。”躲在外麵的楊廣知道自己已經被發現了,本打算離開,可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楊廣於是放棄了這個念想,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走進了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