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黃江源記柳宗元《遊黃溪記》稱中華大地之山水,永州最美,永州之山水,黃溪最美。“北之晉,西適豳,東極吳,南至楚、越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環永之治百裏,北至於浯溪,西至於湘之源,南至於瀧泉,東至於黃溪、東屯,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如此美景聖地令人神往。
大黃江源位於距永州市區七十餘裏的陽明山西北角,尚待開發。2008年8月21日清晨,我們驅車而上。在上山途中,一片紅豆杉,令我們駐足光觀,在陽明山的深山幽穀中,有紅豆杉萬餘畝,大約16000株左右,其中樹徑達半米、樹齡達百年之久的有200餘株。這些紅豆杉的枝幹筆直剛勁、挺拔俊秀,葉片濃密蒼翠,她們與森林中的綠澗青岩相伴,自由生長、繁衍。“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也許是七祖秀峰的凡妻,胡氏種下的片片相思。七點半,至山頂的微波台。在向導的引領下,一行十餘人鑽入一片雲錦杜鵑樹叢中,開始探訪大黃江源的曆程。四五月間,這片杜鵑林,綻放的杜鵑花,粉底透紫,花苞著花,花擁著花,數朵同生一苞的花兒競相怒放,煞是迷人!時至初秋,花雖謝,樹亦綠,圓潤的樹冠如人工修剪一般,樹挨著樹像一把把青綠的大傘插滿山坡。杜鵑樹下,一叢叢灌木將一條不常有人走動的山路擠得滿滿的,我們一邊撥開眼前的雜草小樹,一邊尋覓著下山的小路。六七公裏的小路緊貼著陡峭的山體,從這坡度在50-70度的大山懷抱裏曲伸至大黃江源。自古華山一條路,到大黃江源亦是如此。
行至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時,一群華東黃杉筆直挺立,一株株都在十六七米高,樹頂直插雲端,即便是被大雪壓斷樹頂的,亦伸出粗壯的臂膀與雲彩握手,樹徑大多在20-30cm之間,有的達到35cm左右,還有40cm左右的。這裏海拔在1200餘米左右,這一海拔帶的山群裏大約有二萬四千多畝華東黃杉,1982年被列為湖南省自然保護區。據考證,我國除東南部的福建外,隻有陽明山有此樹了。穿過兩公裏左右的華東黃衫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竹海。陽明山的竹,翠綠粗壯,柔韌性強,成齡竹均有碗口般粗大。這裏的竹透著仙氣,傳說八仙中韓湘子的竹笛,用的就是此山之竹;這裏的竹做成的竹筷是通氣筷,取一根竹筷插入清水碗中,一頭含在口裏,一吹氣,頓見竹筷在水碗中直冒氣泡,妙不可言;這裏的竹更是編織竹藝的上等原材料。大山附近的農民,每年冬春都會到這片竹山來挖冬筍、春筍,為人們的餐桌增色添味。上高山,入深林,如柳宗元感歎:“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仿佛覺得腳下的山脈與元氣混而為一,自己也仿佛消融在這邈遠無垠的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