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仁者愛人的哲學(4)(1 / 3)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個傑出的教育家,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自身靈魂的高尚,他全力救助病困兒童,致力於教育事業,給我們作出了表率。我們應該沿著他的足跡走下去,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的人。

徐特立先人後己

徐特立徐特立是我國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長沙辦學期間,為了節省開支,特意把家安置在了鄉下;為了節省路費,他常常步行往返於學校與家之間,一來一回的路程加起來足有幾十公裏。

他厲行節儉,對自己苛刻極了,從不多花一分錢,但是對於學生,特別是那些家境貧寒的農家子弟,卻很大方。

著名詞作家田漢當時就在徐特立辦的學校讀書,徐特立發現酷愛讀書的田漢買不起書來讀,常常利用節假日跑到圖書館,一看就是一整天,中午也不吃飯。徐特立心疼這個懂事的、愛學習的孩子,於是就把自己的存折交給田漢,讓他買些喜愛的書和喜愛吃的食物。

夏天,湖南常陰雨連綿,蚊子眾多。田漢因為沒有蚊帳,被蚊子咬得睡不著,隻得蒙著被子睡覺。徐特立得知這個情況,就送給他一頂新蚊帳,並讓他一有困難就給自己講。而在徐特立自己的家裏,他的蚊帳已經破舊不堪,為了孩子不被蚊子咬,睡得安穩些,他的妻子每到夏天就要縫補一次舊蚊帳。

後來,徐特立參加了萬裏長征,他當時已經57歲了。中央領導同誌照顧他年老體弱,特意送給他一匹好馬。可是徐特立很少騎馬,總是把馬讓給傷病員騎,自己則拄著一根竹杖艱難地和大部隊同行。當有人勸他騎馬時,他總是說自己的身體很硬朗,走得並不比年輕人慢,誰騎都一樣。長征兩萬五千裏,他騎馬的路程不超過兩千裏。

毛澤東十分讚賞徐特立事事先為他人想的精神,指出他是“一切革命黨人和全體人民的模範”。毛主席對徐特立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徐特立大公無私、先人後己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薑麗娟為“希望工程”傾情奉獻

在寧夏的山川大地,每當人們談起“希望工程”、“春蕾計劃”,都會習慣地提到春蕾奶奶薑麗娟和她那些感人的事跡。

1979年,薑麗娟從銀川橡膠廠退休後,熱心公益活動的她又到富寧街西關居委會從事社區工作。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一點事,成了薑麗娟的最大心願。1994年,薑麗娟在電視上看到國家實施“希望工程”,她了解到貧困山區有很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黑呼呼的窯洞教室,殘缺不全的桌椅板凳,孩子們沒有筆和本,拿著樹枝在地上寫字,這一幕幕的景象使她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老人心裏非常難受,下定決心要為山裏的孩子做點事。薑麗娟那時任城區西關居委會主任、軍民共建領導小組組長,她向轄區駐軍和軍民共建單位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公開信,並召開軍民共建領導小組會議,向他們介紹固原縣黃鐸堡鄉甘溝村小學的情況,征得了大家的支持。經過兩個月的奔忙,銀川軍分區和21個共建單位共捐款4萬元,為甘溝村小學購置桌凳100套,修繕校舍用磚16萬塊和錄音機、擴音機等教學器材。轄區內銀川第二回民小學與甘溝村小學開展了“城鄉小學心連心、山川兒童手拉手”活動。為了把“希望工程”長期堅持下去,她組織共建單位與甘溝村小學簽訂了“軍民共建希望小學協議書”,成立了轄區“希望工程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園丁獎”和“成才獎”,激勵了希望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使捐助“希望工程”的活動不斷深入、擴大。

1995年,薑麗娟偶然看到自治區婦聯關於“春蕾計劃”的倡議書,得知固原地區有17萬名女童因交不起一年80元錢的學費而輟學後,難以入睡。為了擴大宣傳,薑麗娟懷揣倡議書,隨身帶著一張張失學女童的照片,奔波於轄區單位、各大機關、軍民共建單位和居民家庭,動員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在薑麗娟的努力下,為女童捐款的人絡繹不絕。

每到一個地方,薑麗娟都留心那裏有沒有失學女童用得上的東西。1998年11月的一天,到銀川市委辦事的薑麗娟發現樓道內有一些舊桌椅,她馬上詢問市委領導,不用的桌椅是否可以捐給失學女童?市委領導非常感動,讓工作人員又從各部門搜集,湊夠了一個班的桌椅。薑麗娟又請警衛連的戰士將這些桌椅送往鹽池縣高沙窩鄉的一個“春蕾”女童班。薑麗娟深知,重返校園的女童們最缺的是精神營養,而他們手中僅有的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她發動人們捐助書籍、學習用品等。在她的帶動下,《少年瀆者》雜誌社分別向西吉縣新營鄉、鹽池縣惠安堡鄉的“春蕾班”捐獻了價值兩萬多元的雜誌、書籍和120件衣服。雖然山區的路途遙遠,但薑麗娟還是一趟又一趟地趕往那裏,把她的一腔熱情帶給了女童們。每年“六一”前夕,她都要給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