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1 / 2)

國家以農為重,蓋以衣食之源在此。然人家耕種出於佃人之力,可不以佃人為重!遇其有生育、婚嫁、營造、死亡,當厚周之;耕耘之際,有所假貸,少收其息;水旱之年,察其所虧,早為除減;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有非時之役;不可令子弟及幹人私有所擾;不可因其仇者告語增其歲入之租;不可強其稱貸,使厚供息;不可見其自有田園,輒起貪圖之意。視之愛之,不啻於骨肉。則我衣食之源,悉借其力,俯仰可以無愧作矣。

佃仆婦女等,有於人家婦女、小兒處,稱“莫令家長知”,而欲重息以生借錢穀,及欲借質物以濟急者,皆是有心脫漏,必無還意。而婦女、小兒不令家長知,則不敢取索,終為所負。為家長者,宜常以此喻其家。

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灸為名者,皆不可令入人家。凡脫漏婦女財物及引誘婦女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

池塘、陂湖、河埭,蓄水以溉田者,須於每年冬月水涸之際,浚之使深,築之使固。遇天時亢旱,雖不至於大稔,亦不至於全損。今人往往於亢旱之際,常思修治,至收刈之後,則忘之矣。諺所謂“三月思種桑,六月思築塘”,蓋傷人之無遠慮如此。

池塘、陂湖、河埭有眾享其溉田之利者,田多之家,當相與率倡,令田主出食,佃人出力,遇冬時築,令多蓄水。及用水之際,遠近高下,分水必均,非止利己,又且利人,其利豈不博哉?今人當修築之際,靳出食力,及用水之際,奮臂交爭,有以鋤耰相毆至死者。縱不死,亦至坐獄被刑,豈不可傷!然至此者,皆田主慳吝之罪也。

桑、果、竹、木之屬,春時種植甚非難事,十年二十年之間即享其利。今人往往於荒山閑地,任其棄廢。至於兄弟析產,或因一根荄之微,忿爭失歡。比鄰山地偶有竹木在兩界之間,則興訟連年。寧不思使向來天不產此,則將何所爭?若以爭訟所費,傭工植木,則一二十年之間,所謂材木不可勝用也。其間有以果木逼於鄰家,實利有及於其童稚,則怒而伐去之者,尤無所見也。

人有小兒,須常戒約,莫令與鄰裏損折果木之屬。人養牛羊,須常看守,莫令與鄰裏踏踐山地六種之屬。人養雞鴨,須常照管,莫令與鄰裏損啄菜茹六種之屬。有產業之家,又須各自勤謹。墳塋山林,欲聚叢長茂蔭映,須高其牆圍,令人不得逾越。園圃種植菜茹六種及有時果去處,嚴其籬圍,不通人往來,則亦不至臨時責怪他人也。

人有田園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異居分析之初,置產製賣之際,尤不可不仔細。人之爭訟多由此始。且如田畝,有因地勢不平,分一丘為兩丘者;有欲便順並兩丘為一丘者;有以屋基山地為田,又有以田為屋基園地者;有改移街、路、水圳者。官中雖有經界圖籍,壞爛不存者多矣。況又從而改易,不經官司、鄰保驗證,豈不大啟爭端?人之田畝,有在上丘者,若常修田畔,莫令傾倒,人之屋基園地,若及時築疊垣牆,才損即修,人之山林,若分明挑掘溝塹,才損即修,有何爭訟?惟其鹵莽,傾倒,修治失時,屋基園地止用籬圍,年深壞爛,因而侵占。山林或用分水,猶可辨明,間有以木、以石、以坎為界,年深不存,及以坑為界,而外又有一坑相似者,未嚐不啟紛紛不決之訟也。至於分析,止憑鬮書,典買止憑契書,或有鹵莽,該載不明,公私皆不能決,可不戒哉!間有典買山地,幸其界至有疑,故令元契稱說不明,因而包占者,此小人之用心。遇明有司,自正其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