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一家三口到了白村祠堂的時候,裏邊已經烏壓壓站了一祠堂的人了。
這祠堂有了多少年代,據說已經沒有人整的明白了,反正自白村正名以來,代代都會將這祠堂維護粉刷好,雖然樣式已經老舊,但是看那結實度,卻是還能再傳幾代人的。
村長和幾位輩分年老的站在祠堂最裏麵的大台上,見人們基本不差,幾人相視一下,覺得可以將事情公布出來了。
要知道村裏輕易不開祠堂的,一旦打開,必有大事。此時見村長一臉嚴肅的站出來揮手,烏泱泱的大半屋子人,愣是安靜的掉根針都能聽見。
若不是場合不對,事情緊急,村長還真想對於自己的號召力自我膨脹一個,“人來的都差不多了,那我就開說了,今天得了上麵一個指令,說是自今年起,我們白村隻能拿三分之一的地來種白疊,剩下的都要種一種新開發的作物。”
好家夥,這才說了一整句話,剛才安靜的隻聽見呼吸聲的場麵立時不見了,好像幾百隻鴨子嘎嘎嘎嘎亂成一團。
隱約間,蟲子倒是聽見那麼幾句:
“我們白村傳下來就是種白疊的,現在不讓種,這怎麼行?”
“我們就會種白疊,種別的不在行,這新作物要是不能成活,我們吃什麼喝什麼?”
“新作物?靠不靠譜啊?有人擔保一定能種出來麼?種出來我們賣誰去啊?”
“村長,好歹你是我二叔,我家日子可不好過,不是有三分之一種白疊麼,讓我家種唄。”
“我家地是白村最多的,肯定要種白疊,到時候可以便宜賣給咱們自己村的。”
“安靜!安靜!上麵說了,新作物其實已經在外地推廣開,一共兩種:番薯和玉米。是高產量的農作物,很容易種活,有專業人過來指導,有了收成國家也是管收購的,而且三年不納稅……”
村長其實在縣裏的時候,拿著銀子打點了下師爺,隱約知道國師預測有旱災,所以皇上陛下在未雨綢繆,但這不能講啊,這講出去可是要引起人們恐慌的,隻能憑著嘴皮子,將知道種植新作物的好處一一道出。
“我知道玉米哎,鎮上的李家糧鋪就有賣玉米做的玉米麵,我大姨家外甥給她買過一點,我在她家吃過,可以做粥還能做饃做餅,價格比白麵便宜呢,哎,種這個好,肯定好賣呀。”
“三年不納稅!這得省下多少糧食呀!還不愁賣,直接賣給皇上,這是皇上吃的糧食呀?”
“別的地方已經有種的了,我們這兒還有專業人教,肯定種的活,賣給皇帝的話,二叔,我家不種白疊了,給我們玉米種子吧。”
“我家不種白疊,就種這給皇帝的糧食,村長你可不能假公濟私啊。”
得!
原來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說一句給皇帝的糧食管用。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畢竟皇帝在平民老百姓心裏,那是遙不可及,現在說種的糧食是要賣給高高在上的皇帝,咳,誰擔心皇帝沒錢呀?
村長黑著個臉,看著下麵又亂作一團的人們,合著,他現在倒是要發愁村裏三分之一種白疊的人家是誰了?